肾茶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体内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茶是一种傣族习用药物,历史悠久,临床用于泌尿系统疾病治疗,如尿路结石,急、慢性肾炎等。通过前期研究发现该药用植物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均对慢性肾炎大鼠模型蛋白尿和肾脏病变有治疗作用,并且明确了两个部位化学成分,本研究目标是明确这些成分中哪些能进入体内,特别是靶器官肾脏,为药效物质的阐释提供证据。本论文选择10种肾茶黄酮和3种肾茶酚酸,详细研究了其电喷雾高分辨串联质谱所得碎片信息,提出了各化合物可能的质谱裂解途径,首次报告了多甲氧基取代黄酮的RDA裂解等母核裂解碎片信息和裂解途径,并观察到A,B环邻二甲氧基取代黄酮母核裂解得到的碎片离子常常是先脱甲烷或脱乙烷中性碎片,可作为该类成分特征性碎片离子;而母核直接裂解得到的碎片离子1,3A+,1,3B+,0,2B+丰度比较低,甚至检测不到。3个肾茶酚酸成分均获得特征性裂解碎片,例如3-甲基-7,8-二羟基异色满酮的特征碎片离子信息C8H5O3(m/z 149.0341),C7H5O2(m/z 121.0367)均为首次报告。本论文运用UPLC-DAD、UPLC-QTOF-MS/MS等技术分析大鼠灌胃给予肾茶的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以后,血液、肾脏、尿液中的肾茶多甲氧基黄酮、酚酸成分及可能代谢物。结果从灌胃给予肾茶氯仿部位的大鼠血浆中发现2种多甲氧基黄酮(PMFs)原形成分,分别是5,6,7,3′,4′-五甲氧基黄酮(橙黄酮)和5-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鼠尾草素),肾脏中除了检测到上述二种成分,还检测到5,6,7,4′-四甲氧基黄酮,应为鼠尾草素的甲基化代谢物,鼠尾草素最终以葡萄糖醛酸化Ⅱ相代谢物形式从尿排出。从灌胃给予肾茶正丁醇部位的大鼠血浆中发现咖啡酸和迷迭香酸二种酚酸原形成分及咖啡酸的硫酸酯、甲基化代谢物,肾脏中同样检测出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咖啡酸代谢产物主要是同时甲基化和硫酸酯化产物;迷迭香酸以原形化合物从尿液排出,咖啡酸则以葡萄糖醛酸化Ⅱ相代谢物形式从尿排出。上述结果提示,肾茶对慢性肾炎的有效物质可能是咖啡酸、迷迭香酸、橙黄酮和鼠尾草素。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对表皮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背景: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微生物作为皮肤组成的一部分,对皮肤的结构和生理至关重要。微生物有促进皮肤自我调节的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本部分分别采用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和离体3D皮肤皮脂腺模型,研究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体外对人表皮细胞增殖与分化的
目的研究NUDT15基因多态性在我国少数民族人群中的分布,为巯嘌呤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地区维族118例,柯族128例和云南傣族152例受试者外周血2-3ml,采用吸附柱法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NUDT15的三个外显子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检测NUDT15基因型在以上三个民族中的分布,并跟本院曾经研究的汉族、白族、彝族和贵阳地区少数民族中NUDT15 c.4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把加强中心组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提高党组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重发挥党组中心组的模范表率作用、组织领导作用、导向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目的:生存素(Survivin)是抑凋亡蛋白家族成员,高表达于肿瘤及胚胎干细胞,在终末分化的细胞中表达极低。我们前期工作中发现尽管Survivin表达随脂肪细胞分化进程不断降低,但高脂饮食可重新上调脂肪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前期通过高表达Survivin的成熟脂肪细胞RNA-seq数据分析,推测Survivin可能对脂肪因子瘦素(Leptin,Lep)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
精子在睾丸中产生后并不具备与卵子融合的受精能力,需在附睾中获得前向运动力,随后在雌性生殖道内先后经历获能及顶体反应,穿过透明带,与卵子融合,完成受精过程。若精子获能或顶体反应发生异常,均会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目前,获能和顶体反应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其具体机制研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影响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过程基础上,探索所发现的两种小分子化合物AC220和ZK 9342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人源THOC1-THOC2-THOC3亚复合物的电镜结构研究。本文利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采用共表达的方式表达了重组蛋白质,通过两步亲和层析(Ni-NTA亲和层析、Strep-Tactin亲和层析)和一步凝胶过滤层析(Superose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均一性较好的蛋白质复合物,最后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和单颗粒重构技术获得了THOC1-THOC2-THO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在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潜能巨大。已有研究显示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NANOG的蛋白水平在hESCs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其表达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我们的研究发现在HEK293FT细胞中共表达WWP1可以降低SOX2的蛋白稳定性,并显著下调其蛋白水平。
背景及目的:免疫毒素是指将抗体和毒素结合的重组蛋白,用于精准定位并杀死癌细胞,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免疫毒素中的抗体部分常用scds Fv片段,该片段重链与轻链之间肽链和二硫键同时存在。免疫毒素中的毒素部分有不同的来源,常用的毒素为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一种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 A,其改造后的片段PE38KDEL是目前应用的主要形式。重组免疫毒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
目的:巨噬细胞异质性一直是免疫学前沿的热点问题。小鼠脾脏作为经典的免疫学研究对象,拥有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目前,虽然小鼠脾脏中部分红髓巨噬细胞表达CD169分子这一现象已被少数文章提及,但关于CD169+和CD169-红髓巨噬细胞在免疫学功能上的差异未见报道。因此,本文根据小鼠脾脏中红髓巨噬细胞CD169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CD169+和CD169-两个亚群,并利用RNA测序探究这
乙酰基转移酶类毒素-抗毒素系统广泛分布于细菌染色体和质粒上,与质粒稳定遗传和持留态细胞形成有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鉴定了肺炎克雷伯菌中的乙酰基转移酶类毒素-抗毒素系统KacAT,GNAT毒素KacT能抑制细菌生长,RHH抗毒素KacA能够中和KacT的毒性。KacA与KacT形成空间结构类似字母“W”型KacT2KacA4的异源六聚体,结合启动子区DNA并抑制转录。但是,RHH抗毒素蛋白能否与启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