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出行距离衰减曲线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zhaoyangdong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桩共享单车的兴起为人们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单车规模越来越大,它在人们日常出行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出行模式,即单车换乘公共交通模式。目前,该种出行模式已经成为了人们使用公共交通的主要出行模式之一。关于无桩共享单车接驳地铁的出行模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从使用者方面来看,以男性青年为主,并且存在很强的潮汐属性;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在工作日,大部分的骑行发生在早高峰与晚高峰。而在休息日,一整天的骑行量比较平稳。此外,分析还发现,人们可以接受的骑行时间在5-15min;从空间维度方面来看,位于市区的站点接驳骑行量会比较大,同时人们可接受的骑行距离在500-1500m。此外,接驳骑行量随着接驳距离的变化存在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随着接驳距离的增大,接驳骑行量先增大后减少。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计算获取了不同距离上的接驳强度,并使用对数正态函数拟合了距离衰减曲线。通过拟合得到的函数,计算获取并分析了不同站点的接驳接驳距离,结果显示离开接驳距离要大于抵达接驳距离。最后,本文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了站点接驳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终点站”、“换乘站”、“出入口数量”、“straightness”、“四个最近站点平均距离”、“早高峰出行比例”、“晚高峰出行比例”为显著变量。
其他文献
学位
如何利用云计算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对运营高速变形监测数据实现高效的评估管理,数据异常变化预警分析及预警信息推送,是目前运营高速铁路变形监测数据评估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现有运营高速铁路变形监测数据管理评估模式主要为数据本地化集中式管理、数据本地化存储、共享等。这种模式存在数据整理规范性差、数据管理效率较差的缺点,且无法实现运营高速铁路变形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预警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学位
学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线路会越来越密集,新线路的设计越发难以避免环境噪声敏感点。高架线因其征地拆迁量少、施工简单、建设周期短、费用低、运营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在城市连接郊区的轨道交通线路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高架段周围的环境噪声影响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系统的学习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相关资料,通过现场实测成都地铁18号线高架段运行环境噪声,分析了高架段噪声的特性以及在水平方向的衰减规
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相比,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截面小、自重轻、质量好、材料省,并能扩大结构的装配化程度,可充分发挥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优势,提高构件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随着大直径钢绞线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等高强材料的使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需要补充完善。本文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大直径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开展了预应力传递长度和抗剪性能的专项研究。主要
学位
软土深大基坑施工具有高危险性,尤其是淤泥质软土基坑开挖工程,由于其地质参数非常差、开挖工程量大等原因,基坑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变形,危及基坑的稳定性,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已有的工程案例表明,对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加固有助于抑制基坑的变形,对基坑围护结构受力有辅助作用。基坑土体加固费用较大,因此确定合理的加固范围和加固形式十分重要。本文以佛山地铁高村站作为工程背景,根据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建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