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和甘草次酸对小鼠海马突触间隙中Cys和Hcy的影响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wee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雄黄染毒及甘草次酸干预对小鼠海马突触间隙中半胱氨酸(cysteine,Cys)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cinc,Hcy)水平的影响,探讨雄黄可能的毒性作用及为慢性砷中毒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将70只健康ICR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雄黄低、中、高剂量组(0.15 g/kg、 0.45 g/kg、 1.35 g/kg雄黄)、甘草次酸对照组(48 mg/kg甘草次酸)、甘草次酸干预低、高剂量组(1.35 g/kg雄黄+16 mg/kg甘草次酸、1.35 g/kg雄黄+48 mg/kg甘草次酸),连续灌胃8周;采用在线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海马突触间隙中Cys、Hcy含量.[结果]小鼠海马突触间隙中Cys、Hcy含量在0.05~20 μmol/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各组分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小于10%,准确度RE值在-5.1%1.8%范围内,探针回收率在20.68 %42.59%之间,方法回收率在95.4%~98.9%之间;雄黄染毒8周后,随着雄黄染毒剂量的升高,Cys、Hcy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雄黄高剂量组较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甘草次酸能拮抗雄黄引起的Cys、Hcy水平降低,甘草次酸干预高剂量组较雄黄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的在线微透析-HPLC法具有实时检测、操作简单、快速、避免样品复杂前处理的优点,为小鼠海马突触间隙中Cys、Hcy的检测提供新方法;雄黄染毒及甘草次酸干预8周,可引起小鼠海马突触间隙中Cys、Hcy含量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2000~2010年期间我科共收治并随访股骨近端巨细胞瘤患者11例.性别:男7例,女4例.年龄:17 ~44岁,平均年龄28.9岁.Campanaccis分级: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s分级为Ⅲ级的患者行肿瘤广泛切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他患者均行肿瘤病灶刮除同种异
会议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5 ~ 20013年在本院诊治的15例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血管内皮瘤1例)9例;转移瘤6例.行病段广泛切除人工假体置换6例;转移性病灶刮除,骨水泥充填,DHS或PFN内固定6例;原发恶性肿瘤髋关节离断术3例.转移瘤6例、9例原发性肿瘤中5例
会议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形式的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对26例外伤导致的足踝部皮肤坏死缺损患者,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顺行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5例,螺旋桨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5例,逆行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6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15.0cm×8.0cm,最小为6.0cm×4.0cm.
会议
目的:将皮瓣系数应用于手指Ⅰ度脱套伤修复中的皮瓣设计,观察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采用足第二趾甲背皮瓣与对侧足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Ⅰ度脱套伤15例15指,术中根据创面大小及皮瓣系数于足部设计皮瓣,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5例15指移植瓦合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大小合适,无臃肿,经过6~24个月随访,皮瓣颜色与正常手指相同,皮瓣无明显萎缩及色素沉着,14例外形美观,1例外形
会议
目的:急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修补后,踝关节屈曲位固定6周,然后逐步行踝关节背伸锻炼.恢复正常的踝关节背伸功能,常常需要额外的2-3个月时间.为了保证跟腱断端愈合的同时缩短康复时间,我们采取跟腱术后Ⅰ期近端跟腱钢丝持续牵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并分析其疗效.
会议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联合桥式吻合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例采用Ilizarov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桥式吻合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骨缺损.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给予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钉道感染,给予抗炎治疗后感染治愈.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色泽、质地良好,未见二次骨折.结论:lizave技术联合桥式吻合血管皮瓣是
会议
目的: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医疗活动中,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多,但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生理性衰退,并常合并慢性疾病,再加上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危险性增大.骨科手术又会对患者产生比较强的压力和心理恐惧.这就给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所以做好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老年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 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对60例75岁~96
会议
目的:探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的特点.方法:2009年01月至2014年2月,对47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L5/S1椎间盘突出病人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23-72岁,平均41.5岁.按Yeung分型,椎间孔型18例,中央型7例,旁中央型12例.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
会议
目的:探讨以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以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部位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3.0 cm ~ 10.0 cm×8.0 cm,术中大隐静脉与小隐静
会议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方法:自2006年1月-2014年01月,共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306例,术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病例共16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危险因素.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2%.初次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占6.8%,初次股骨颈骨折术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占2.6%.对侧髋部骨折的发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