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连轧管轧机主传动动态速降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18.冶金自动化与智能管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热连轧管轧机主传动咬钢冲击动态速降的动力学过程,提出了两种改善动态速降的方法,分别是冲击速降阶跃切换补偿和冲击速降微斜坡切换补偿,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对比,发现冲击速降微斜坡切换补偿策略简单可行,可有效减小动态速降影响并保证速度切换时电流输出的稳定,补偿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自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卒中亚型,具有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常合并多种并发症。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变化与神经系统的某些部分密切相关,脑容量减少与抑郁发作有关。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不利。相比于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的PSD患病率更高。脑出血PSD与发病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恶化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更高。目前国内外关于脑出血PSD的研究相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颅内压(ICP)参数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手术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69例HIC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为4~5分,n=37)和预后不良组(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为1~3分或随访期内死亡,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ICP、压力反应指数(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WA)、20 mm
伴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深刻变革,成品油销售企业面临的风险愈加严峻,风险管控急需加强。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是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必然要求。本文结合成品油销售企业A企业的实践,就如何建立成品油销售企业风险防控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以热轧带钢产线飞剪前热金属检测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可能导致生产信号异常的不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异常报警、保护联锁相结合的一套简单可靠的信号稳定性综合提升方案,并成功应用于某钢厂2条热连轧生产线。生产实践表明:程序运行稳定,现场使用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现场水汽影响、传感器及线路故障等各种异常情况下飞剪剪切不稳定的问题。
目的 探究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患者纳入A组(n=32),接受脑部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纳入B组(n=32)。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短期预后情况及神经细胞因子的水平,探究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
倍尺剪作为棒材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其功能精度对棒材成材率和轧制效率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棒材产线上倍尺剪的工艺参数和工作原理,列举了倍尺剪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目的 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咸宁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昏迷情况、生理状态、30 d内苏醒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2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及格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4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护理满意率、肺部感染率和病死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NIHSS及FMA评分
针对冶金轧钢传动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实际转速的转矩补偿策略,弥补了传统速度闭环控制响应慢的缺陷,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动态速降性能。仿真和现场应用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