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MELD评分系统预测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来源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l_di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系统预测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方法:1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PE)组与对照组,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MELD分值在30~39的患者PE后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MELD评分分别为379.4±40.4umol/L、2.5±0.2、30.8±3.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09.7±64.6umol/L、3.5±0.3、3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的病死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分值>40的患者PE后的TBIL、INR及MELD评分分别为595.6±61.5umol/L、3.8±0.4、39.8±3.5;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50.4±66.3umol/L、4.4±0.6、45.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病死率为91.2﹪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通过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TBIL、INR、MELD评分,改善肝脏功能.血浆置换可降低MELD分值在30~39之间的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降低MELD分值≥40的患者的病死率.
其他文献
本文选用糖网一号(DRNo.l,以甘露饮加减,选用生地、熟地、石斛、丹参、麦冬、天花粉、黄芩、茵陈、枳壳、枇杷、水蛭、葛根等药)、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大鼠,比较各组血液流变学差异,观察其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改变及超微改变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它们对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实验结果说明对滋阴清热、化湿活血复方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观察,其视网膜病理损害较轻,提示该制剂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较
老年性白内障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白内障药物.祖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已有不少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的报道.从祖国医药中录求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研究先采用H2O2诱导大鼠LEC凋亡,再用TUNEL法检测LEC凋亡及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小体形成.结果表明,分别与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菊花、青葙子、车前子、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特别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开展以来,降低了以往内摘除术的许多并发症,但随之而来的后囊混浊,也称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导致的远期视力下降却成了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它直接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白内障术后残留的LECs在晶状体囊膜上的增生、移行、产生胶原,是发生后发障的主要原因.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其对维持机体细胞数量的恒定
尽管大量研究已证明PGF2α的降眼压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不够清晰,因此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在继续,这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发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PGF2α及联合应用抗炎药物对人眼睫状肌张力状态的影响将有助于明确内源性PGs在PGF2α产生的人眼睫状肌张力作用中的影响,同时有助于鉴别张力作用在PGF2α降眼压机制中的价值.但具有生理活性的人眼睫状肌组织较难得到,而且PGF2α对人眼与猴眼
青光眼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常见眼病,以往其治疗常集中在降低眼内压方面,虽然现在普遍接受的眼压降到正常是必要的,但对于治疗来说还不够.许多青光眼病人即使眼压已降至正常,视野仍继续损害,表明单纯用眼压不能够解释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可能还存在一些其它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显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可被认为是由原发致病因素引起相关组织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了大量可以损害自身的毒性,从而导致即使原发因素去除后视神经仍
1998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多次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巡回医疗、义诊和定期门诊,共接诊眼病患者13153例.现将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对客观、全面反映我省眼病流行病学情况或许会有裨益.兹报道如下:本组病例中,有高血压眼底病变和糖尿病眼底病变363例,而营养不良性眼病则很少见,这可能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劳动强度降低有关.本组病例中,儿童斜弱视113例,青光年屈光不正病例387例.在失明患者中,
中医眼科临床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在的临床实践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没有设立五官科专业的中医本科院校中,通常属于选修科目,课堂教学受到课时的限制,许多内容在讲授时无法充分详细叙述.但在临床中,中医眼科学属于专业性强,又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实习期间,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操作技术的限制而感到力不从心;也由地不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所选择的专业,临床学习的过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对此,
本文评价了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重症肝炎(晚期)患者等待肝脏移植的过渡支持作用.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方法对9例慢性重症肝炎晚期患者进行人工肝过渡支持疗法.结果:9例慢重肝患者经过人工肝支持系统30人次治疗,在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h)、胆碱脂酶(ACHE)及前白蛋白(PA)显著高于治疗前(
本文研究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各种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选择1998年12月至2003年10月住院确诊为慢性重型肝炎的38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生存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肝病资料进行验证,评价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结果.结果:本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天,1月、3月、6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6.23﹪,
本研究旨在评价CHDF+PF对肝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危重肝衰竭合并MODS病人进行116次治疗.结果:人工肝可有效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生毒素.降低TNF-α、IL-6和LPS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性脑病、肾功能,显著降低脏器衰竭,40例肝衰竭病人中,总存活率42.3﹪.结论:CHDF+PE对肝衰竭合并MODS的病人有肯定治疗作用,其疗效除与全面清除肝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