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法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2017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性喜条达,恶抑郁.肝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和疏泄气机的作用.脏腑所化生之血,除营养周身外,则储藏于肝.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肝又有易郁、易热、易虚、易亢的特点.妇人以血为本.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多次人工流产的损伤,二胎政策放开后,高龄备孕人群的增加等诸多因素,常使很多患者处于想怀怀不上,怀了怕流产的焦虑状态中.她们常常忧思抑郁,七情内伤,致使肝的功能失常,通常表现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经湿热,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影响冲任调节,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由生.因此疏肝法在妇科中运用尤为广泛.笔者有幸跟随杭州市中医院,浙江省名中医章勤主任,侍诊数月,目睹章师在治疗经、带、胎、产、杂等诸多疾病中,灵活运用疏肝法,受益匪浅.跟师结束后,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章师的疏肝法,结合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收到不错的疗效,下面就几个病案谈谈体会.
其他文献
气血是人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气血调和,不失其常,则脏腑功能运行正常,虽有贼邪,不易伤人;若气血失调,正气虚衰,邪气易于侵袭人体而发病,故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机,调补气血在疾病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之源起于《内经》,《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气血不和是疾病发生
张景岳(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别号通一子.同时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又称他为“张熟地”.他是杰出的医学家,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其《景岳全书》中又特有《妇人规》上下两卷,内容分为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
陈氏精通气血、经络、脏腑理论,并非常重视这些理论在妇人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在临证时融会贯通运用上述理论,因此,在妇科疾病诊疗时,陈氏尤其侧重补益气血、调摄冲任、调补肝脾.纵读全书,分析并总结其学术思想如下:突出妇人以血为本,气血并治.陈氏强调:“妇人以血为基本”,在《经闭成劳方论》中云:“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通观《妇人》,陈氏通过加减化裁四物汤治疗了众多妇人疾病且疗效
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和水湿,又主统血、摄血。月经乳汁均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气血,胞胎的孕育和生长亦有赖于气血的充养。月经的周期性来潮与终止与脾气的统血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并合理应用健脾法在妇科病的治疗中便显得尤为重要。健脾不仅可以不断化生水谷精微,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可以不断充养先天之精,使肾中之精气充足,阴阳协调,从而妇女经带胎产顺常。此即所谓补后天以助先天,寓补先天于补后
王清任(公元1768-1832年),字勋臣,又名全任,直隶于(今河北省)玉田县.幼年习武,21岁起弃武行医,几年便誉满玉田.他行医40多年间严谨求实,精研医道,先后在家乡、北京开设“正中堂”、“知一堂”.《医林改错》成书于道光庚寅年(1830年),是王清任生前仅有的一本呕心沥血之作.这本书成书至今已有70余个版本,我阅读的是李天德、张学文两位国医大师以京都隆福寺三槐堂书铺刊本为底本整理校勘的,出版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采取同一方法进行治疗.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此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后世医家广泛应用,如《傅青主女科》中妇人肥胖不孕、妊娠浮肿、正产胞衣不下三种疾病,究其病机均为气虚血少,故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等.其机理是从疾病的本质入手,“病机相同”是联系“异病”的桥梁,也是能否“同治”的前提
《女科撮要》为明代著名医学家薛己所著,现存最早的刻本为收录该书的明嘉靖二十七年戊申(1548)《家居医录》初刻本.薛己自幼继承家训,从其父学医业,精研医术,兼通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博学多才,曾先后担任御医、太医院院判、太医院院使.《女科撮要》为薛己主要妇产科著作之一,该书2卷,30论,收验案183则,上卷论经、带、诸疾及妇人乳痈、阴疮等15种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论保胎、
陈自明(公元1190-1270年),字良甫,宋代临川人,三世为医,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谕(教授),怀有济世活人志向.深得《内经》要旨,博览历代医家著述,遍行东南各地,汲取诸家之长,并继承家传良方,因而医术高明.他尤精于妇、外两科,撰有《妇人大全良方》和《外科精义》二书,在中医妇科和外科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韩冰教授以奇经八脉作为切入点,沿着奇经八脉-冲任学说-妇科理论的思维方法,系统地研究历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创新性地构建了以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奇经八脉学说为理论框架,冲任学说为理论核心的现代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总结奇经八脉病症三大病机、奇经八脉辨证原则。并以奇经八脉辨证指导临床,分经论治妇科病,擅用奇经药物,提出奇经病证19种治法和40首方剂,配伍精当,药效精准。提出肝郁’肾虚致瘀血内停冲任胞宫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当归、芍药、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组成.主治“妇人怀妊,腹中疼痛”及“妇人腹中诸疾痛”,即由于肝脾功能失调,气郁血滞湿阻所致的妇人腹痛,用当归芍药散以养血调肝,健脾渗湿,疗效甚佳.但究其主治不仅局限于腹痛一证,后世医家己将本方广泛应用于妇科经带胎产诸多疾病.现总结近年来妇科疾病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