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青霉素非敏感肺炎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中青霉素非敏感链球菌(PNSP)的流行状况,阐明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以2000~2002年于0~5岁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的63株PNSP冻存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耐药模式分析,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基因pbpla、pbp2b和pbp2x,分析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并进行细菌染色体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比较。 结果:63株PNSP有61株(96.8%)为多重耐药菌株。pbpla、pbp2b和pbp2x分别有8、9和18种基因型,三者组合的谱型共有30种。63株PNSP的PFGE型共分为35个,其中,9种PFGE型包括≥12株,这9种型共包含37株,占59%,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与亚洲其他地区流行菌株比较,两株PFGE型可能相关的PNSP菌株与亚洲某些流行克隆谱型完全相同。 结论:北京地区儿童中PNSP的多重耐药状况严峻,克隆传播是PNSP流行的重要因素;已存在与亚洲流行菌株相同的克隆,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肝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根治性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门静脉高压受者肝脏移植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接受肝脏移植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指标为:年龄、原发疾病、术前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术前Child-Pugh分级、供体脂肪变性、术后急性排异、重要脏器严重出血、感染、胆道血管并发症、原发疾病复发。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可能影响预后的危
目的:探讨经腹吻合器联合断流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81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器食管胃吻合加胃体粘膜下血管结扎35例,胃底横断4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吻合器食管胃吻合加胃体粘膜下血管结扎组围手术期无死亡,三年内无再出血病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的消除率为100%;胃底横断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无近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7年10月共实施62例选择性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肝癌22例、肝血管瘤23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7例、肝脏炎性假瘤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肝细胞腺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肝脂肪变性加胰体假乳头瘤1例。结果:本组完全腹腔镜肝切除39例,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19例,4例中转开腹。肝脏局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对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为慢性肝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2月~2006年6月,共1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我科接受了手术(脾切除、断流术或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将其中符合人选条件的40例列人研究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均于术中预先埋置“门静脉导管-皮下药盒系统”,以此作为日后骨髓干细胞移
目的:探讨经乳晕人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出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预防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36例。结节位于甲状腺右叶24例,左叶10例,双侧叶结节2例;单发结节27例,多发结节9例;囊性结节7例,实性结节11例,囊实混合性18例;结节直径1~5cm。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180 min,平均105 min
随着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及普及,各类胆道疾患的诊断率进一步提高。单纯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已具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合并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胆道手术对普外科医生来说是更大的挑战。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和凝血机制障碍,在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上都给外科医生提出了很多难题,一是如何根据肝功能的代偿能力来选择适合于
目的: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并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BREC的促增殖和移行效应。方法:将视网膜微血管消化分离后,采用含10%HS、100 μg/ml肝素的DMEM培养BREC,通过第Ⅷ因子相关抗体(FⅧr-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中FⅧr—Ag的存在来鉴定BREC:向BREC中分别加入5,25,50,100ng/ml的HGF,4d后用MTT法来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将已长
目的:对一个中国人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研究。方法:选取候选基因附近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short tandem repeatpolymorphism,STRP)进行连锁分析,对提示连锁的染色体区域内的候选基因测序、寻找突变。结果: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17q11.1-12约11.78cM的范围内,并在候选基因晶体蛋白13AI基因(CRYBAl)的外显子
目的:当前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显微手术治疗、血管内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然而对各种治疗的应用标准存在争论。本研究对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连续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人483例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显微手术治疗组、伽玛刀治疗组、血管内治疗组、保守治疗组,对这些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分
目的: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第二位高死亡率性疾病,每年有510万人死于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9.5%。我国脑血管疾病的绝对患病人数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全部患病人数,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占80%以上。随着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的迅猛发展,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目前,急性脑缺血的治疗已经由单纯的药物治疗发展为神经介入和/或药物溶栓治疗,这对于及时恢复缺血组织血液循环,减少缺血造成的程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