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机器人智能寻位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2017重庆市铸造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钢铁和机械制造行业内,钢材的切割是非常重要的工序.随着行业自动化水平和工艺要求的提高,钢材切割也朝着机器人精密切割的方向进步,除了先进的切割工具的出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精确定位切割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的简要阐述了在机器人对钢材的切割系统中,在机械装置对工件定位后存在累计误差的情况下,利用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机器人智能寻位系统对工件进行智能寻位并消除偏差的方法。特别是针对非规则工件的改进算法,在实际机器人切割系统中运行良好,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Al/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法、金属氧化法、原位反应合成法和熔体浸渗法,并且还提出一种新颖的电弧喷铸工艺,可直接成型复杂零件.同时,简单分析了Al/Al2O3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介绍了一种新型无机覆膜湿态砂在铸铁中的应用,该技术采用温芯盒加热固化制芯,在制芯、浇铸、落砂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综合成本较传统树脂型砂低,同时解决了现有硅酸盐以及以硅酸盐系列改性的无机粘结剂覆膜湿态型砂用于铸铁时落砂困难、溃散性差、表面光洁度差等问题.通过批量应用于黑色金属铸造工艺验证,生产浇铸后,铸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普遍使用的铝合金净化方式是精炼除气除渣,陶瓷板过滤处理以及使用玻璃纤维过滤网等过滤技术来净化铝液,从而达到纯净铝液,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而使用双层玻璃纤维过滤网采用漏斗式过滤更能获得高品质的铝液,亦能有效控制铝锭表面的氧化夹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晶粒细化是提高铝材料强度塑性并改善加工性能的重要手段,是改善铝材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介绍常用Al系中间合金细化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细化剂常见细化机理,如包晶反应理论、碳化物-硼化物粒子理论、双相形核理论,提出了目前晶粒细化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铝系中间合金细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说明.
无芯感应电炉用干振料的使用寿命与材料早期的烧结、致密性以及第一炉冶炼金属的质量有关.本实验通过分析感应电炉炉衬寿命的影响因素以及感应炉用干振料的损蚀原因,开发出提高感应炉衬体材料寿命的耐火涂料A型和B型,分别适用于铸铁和铸钢行业.结果表明:1)耐火涂料提高了干振料热面的早期强度,确保了材料早期的致密性,有效地降低了锌蒸汽对衬体材料的渗透,使锌渗透量降低了98%以上;2)耐火涂料促进了衬体材料热面尖
对某型铝合金气缸盖水套砂芯结构分析,通过优化覆膜砂配方,解决了水套砂芯变形量大、易断裂、充填困难问题,提升了水套砂芯合格率,以及气缸盖铸造良品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上措施对于相同铸造工艺方式生产的铝合金气缸盖产品,具有借鉴意义.
本课题在常压及高压凝固条件下制备了Mg-xCa(x=0.5,1,2)系列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高压凝固和Ca的添加量对Mg-Ca合金微观组织与耐蚀性能、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g-Ca合金主要由Mg相、Mg2Ca相组成.与常压凝固相比,高压凝固制备的Mg-Ca合金组织细化,第二相数量减少,Ca在基体中的固溶度变化不大.此外,高压凝固制备的
采用1080℃×8小时的固溶工艺对GH4033高温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EDS能谱仪,对合金固溶前后主要元素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H4033高温合金在固溶处理前,元素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微观偏析;合金经固溶处理后,主要合金元素以及有害元素偏析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明显改善高温合金的微观偏析.
机器人在重力浇注中使用日益广泛,是铸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实施,机器人在重力浇注中应用会逐渐增多.结合我司实例,介绍了机器人在重力浇注的使用过程.机器人在重力浇注使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工业领域依然是3D打印的主流市场,3D打印的工业应用未来将变得平台化、智能化、系统化.它将不仅仅是研发流程和生产工艺中单个环节的应用,孤立的技术,而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全面渗透和覆盖,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3D打印与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结合也将更加密切,进而削减仓储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在打造"智能工厂"、构建"智能生产"、实现"智能物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