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西秦岭造山带强反射的莫霍面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2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与中石化公司联合资助的大陆动力学重点项目<松潘地块北缘岩石圈结构及其与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关系>,于2004年秋季一冬季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野外资料采集任务由滇黔桂石油勘探局物探公司2293地震队承担,克服高寒缺氧和复杂地质条件等困难,高质量完成了总长259km的二维地震剖面.剖面北端起自西秦岭造山带腹地的合作市,北段穿过南秦岭构造带的洮河复向斜、白龙江复背斜.南段横过秦岭造山带与若尔盖盆地的接触带之后延入若尔盖地块腹地,南端位于盆地中央的唐克.整个剖面的资料处理正在进行中,本文仅就野外现场的单炮记录和现场监控剖面讨论剖面北段获得的强反射莫霍面与西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性质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VLBI实测资料对上海佘山站与乌鲁木齐南山站的钟和大气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到相应的结论。
本文基于天测与测地VLBI资料分析软件系统CALC/SOLVE,分析讨论EOP高频变化信息的解算方法,致力于改进和发展实用解算模块,提高解的精度和客观性,并讨论EOP高频变化激发机制.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地球大气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综合了天文学、大气科学、遥感技术、卫星动力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是近几年国际空间测量技术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无线电掩星技术给出了探测地球大气的新途径,根据GPS掩星数据反演出水汽、温度等气象资料,掩星数据资料的同化可以改进目前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利用掩星观测资料同时反演温度和水汽的过程中,
塔河油田中深层石炭、二叠系低幅度构造圈闭和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孔、缝、洞型油气藏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目的层勘探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波场十分复杂.地震勘探不仅面临激发、接收条件差,巨厚砂层对地震波高频吸收等问题.要在这样的区块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的精度,必须在对靶区地质条件和前期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对策.
本研究首先把对象定在近地表层,然后把近地表层当成一个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消除近地表衰减吸收的反滤波器,在求出工区内每一口微测井所对应的反滤波器后,利用所有反滤波器在不同平面位置以及不同深度上的频谱信息来研究近地表层的吸收衰减规律.其意义在于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大量利用工区内微测井在不同平面位置以及不同深度上的频谱信息来研究近地表层的吸收衰减规律,并以此为该地区开展进一步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提供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疆油田开发区三维地震勘探中面临的几个技术难点,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层对比是多井评价、油气藏描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地层对比可以了解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及地层厚度的变化,了解构造、断层与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文研究了储集层的纵、横向变化,查明油气层分布及连通情况,为寻找有利含油气区与合理开发油气田提供依据.
众所周知"事物是在变化中","量变到质变"主要是指某事或某物的具体变化.对地球物质而言,同样理解为在变化之中,本文所提出的"地球物质综合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的思想,是把原子看作组成地球物质的最小粒子或单元,原子及其内部结构是组成地球物质各种元素的基础,而地球物质则是由这些基本元素组成的.
与地震数学模拟方法相比,地震物理模拟的最大优点是地震物理模拟结果的真实性.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的勘探对象和开发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解决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必须将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地震理论研究与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本文通过三维复杂介质地震物理模拟,揭示三维复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为三维复杂介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等提供依据.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由于对地面无破坏性,广泛用于城镇地下探测.但由于单可控震源的输出功率小且带宽有限,难于实现高分辨率地下勘探.为提高野外观测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提出相控震源地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