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例NAFLD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肝功能酶学、血清瘦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国际学术大会暨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iahong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肝 功能酶学、血清瘦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的关系,以更好地指导NAFLD的辨证论治。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对诊断为NAFLD的576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观察其证型与血 脂、肝功能酶学、血清瘦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结果:576例NAFLD患者中,脾肾阳 虚证202例,肝郁脾虚证218例,占全部病例的72.9%。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血脂(TC、TG、LDL)、 肝功能酶学(ALT、AST、GGT)水平、血清瘦素(leptin)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较其 他证候类型患者均明显增高,HDL则明显低于其他证候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脾肾阳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可能是广西地区NAFLD发病的主要体质类型;脾肾阳虚证较 其他证候类型更易出现血脂、肝功能酶学、血清瘦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异常;脾阳虚是 NAFLD发病的根本脏腑病机。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从中医湿热角度和西医治疗UC 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 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及Pumed 数据库的英文和中文随 机对照试验(RCT)文献, 将符合要求的文献纳入研究,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 息资料。数据分析采用Revman4.2 软件,检验纳入研究的异质性, 并根据其异质 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
目的 观察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 疗效。方法将6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 例,分别予加减半夏泻心汤、健胃消炎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 个月,观察 治疗前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于胃脘胀满、胃痛、 口苦、恶心、胃脘灼热、口臭、尿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综合疗 效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通过观察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β-榄香烯抗肿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并鉴定其表型,以Balb/c小鼠来源的肝癌细胞株BNL为靶细胞,摹集富含肿瘤"信息"的抗原载体-自噬小体(Drips in blebs,简称Dribble),制备DC/Dribble疫苗。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 例HP 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 例。西药组给 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 每天2 次,疗程10 天;中药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每日一剂,每 次200ml,疗程4 周;中西结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治 疗。
目的: 明确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HSP70 及其转录因子 GAF 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Wistar 大鼠54 只, 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替普瑞酮 组, 黄芪组, 三七组, 黄芪+三七组. 运用幽门弹簧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制备 萎缩性胃炎模型, 共治疗一个月, 治疗期间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 mL/d灌胃; 黄芪组予黄芪水煎剂3.5 g/(kg·d)灌胃; 三七组予三
[目的]观察黄芪汤联合水针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肺脾气虚证的 临床疗效。[方法] 纳选IBS-C 肺脾气虚证患者5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各25 例,治疗组给予黄芪汤口服联合水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乳果糖口 服治疗。[结果] 治疗四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6%,治 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汤联合水针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 征肺脾气虚证的疗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 例轻-中度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 分为两组,对照组40 例,给静滴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40 例,静滴 奥美拉唑,同时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 者在中医症状量化积分、止血疗效、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比 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 性溃疡并出血有较好的
目的:探讨穴位灸贴疗法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BS-D 患者76 例。随机分 为2 组,治疗组40 例,参苓白术散汤剂口服,穴位贴敷及艾灸;对 照组36 例,口服蒙脱石散配合枯草杆菌肠溶二联活菌。比较两组患 者在临床症状、中医症状总积分和主要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89%,两组比较有统计 学意义
目的观察经验方连朴饮与针刺结合西药对FD 脾胃湿 热型的作用,综合评价中医针药组结合西药在治疗FD 脾胃湿热型上 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 例患者进行简单随机分组, 分为单纯西药组,中医针药联合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均 为40 人。单纯西药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和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 每天3 次;中医针药联合治疗组给予连朴饮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及每 日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腧穴
目的:探讨肠毒清颗粒对大鼠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5 组: 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模型内毒素血症组、肠毒清高、低剂量组、乳果糖治疗组。观察大鼠肝 硬化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内毒素、TNF-α、IL-6 及NO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相比血浆 内毒素、肝匀浆TNF-a、IL-6 及NO 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肠毒清高剂量 组、低剂量组、乳果糖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肝匀浆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