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室内紫外老化动力学研究

来源 :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aote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研究中,通过设定动态剪切流变仪(DSR)两个转子间距的方法精确控制沥青薄膜的厚度。对压制的沥青薄膜进行紫外光老化模拟试验(UROT),同时进行了烘箱热氧老化试验(NVOT)作为对比试验。测定了沥青的表观粘度在不同温度和薄膜厚度条件下随着紫外老化时间的变化情况,求得了紫外老化动力学的参数,得到了老化动力学模型,表征了紫外老化过程。结果表明,沥青紫外老化后的粘度随着沥青薄膜的厚度增加而减小,随着紫外老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石墨烯是一种理想的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层与层之间以较弱的范德瓦尔斯力结合。一般认为这种较弱的力对其性质的影响不会很大。然而,研究者们发现,单层与双层石墨烯之间量子霍尔平台填充因子不同,呈现出奇异量子霍尔效应。那么,石墨烯的其他性质是否也会随着其厚度(层数)变化而呈现出不同呢?通过在不同层数的石墨烯上热蒸镀金属铜, 我们发现,铜膜的形貌与石墨烯的层数存在关联。热处理后,铜纳米颗粒在不同层数的石墨
由于碳纳米管(CNT)独特的物化性能,被研究者视为是电化学检测领域良好的修饰材料,各式各样的CNT化学修饰电极应运而生。但这些方法都是先制备CNT,然后再将CNT固定在电极上,因此在该过程中会引入添加剂,从而影响电极性能。鉴于此,本课题组提出原位生长CNT制备其化学修饰电极的方法,而且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通过控制CNT的生长条件制备出一系列不同CNT管长的原位生长CN
K403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涡轮导向叶片和工作叶片材料,Al-Cr涂层仍是服役叶片的主要涂层之一。本文用物理冶金常用的分析手段对不同取向的K403单晶和多晶材料渗态和高温长时热暴露条件下Al-Cr涂层的组织转变作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还试验了应力对涂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下,Al-Cr涂层组织稳定性极佳,可经受5000h热暴露。晶体取向对涂层的形成与转变无明显影响,但对σ相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工艺在Ni样品上制备出一层纳米晶表层,组织和成分分析显示不锈钢球上的Fe等元素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过程中能扩散和渗入Ni样品表层,Fe等元素高温下能在Ni表层内进一步扩散和均匀化,并能与Ni元素结合成新型合金。新合金的形成导致Ni样品表层磁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经机械研磨处理的纳米晶Ni表层的居里温度可达600℃以上,远高于粗晶纯Ni的354.3℃,显示了表面机械研磨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PCVD),以甲烷和氢气为反应气体,在Mo-Re合金箔片(d=6μm)上沉积金刚石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分别对金刚石薄膜相组成、表面形貌、晶粒大小和质量等进行检测分析,讨论了各沉积参数,如基体温度,甲烷浓度,沉积压强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体温度Tsub=750℃,甲烷浓度CH4:H2=1
以ZK60镁合金为基体材料,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对其进行微弧氧化,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静态失重法等测试手段,通过单变量法考察了电解质中各个组分的浓度对ZK60微弧氧化膜层组织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电解液体系下,Na2SiO3浓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使膜层在基体上分布更加均匀且膜厚增大,腐蚀速率呈先减后增趋势;NaOH浓度的增加使膜层厚度减小,但其腐蚀速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添加剂C6H
Conventional hydrogels are mechanically too weak to be practically used in any stress or strain bearing applications, which limits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hydrogels as biomedical and other industrial
An accurate multislice method considering the spherical surface correction is carried out for low energy transmission electron diffraction (LETED) ( 100 ≤ kV).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sphere correct
The 450℃ isothermal section of the Zn-Ni-Si ternary phase diagram was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and X-r
Domain is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 of all of the ferroic material. The structure of domain and domain wall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We’ve investigated the 109o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