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优950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根系生长与分布状况.试验结果显示:在根系发育达最高值的开花期,在0~30cm土壤表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大于地面灌溉,其土壤表层的根长和根重占0~100cm土体总根长和总根重的比例较地面灌溉条件下提高;在土壤中下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小于地面灌溉,其土壤中下层的根长和根重占0~100cm土体总根长和总根重的比例较地面灌溉条件下降低.在根系衰老的腊熟期,在土壤表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仍大于地面灌溉,但在土壤中下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与地面灌溉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在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喷灌有利于根系在土壤表层发育,地面灌溉则促使根系在土壤中下层发育较多.在根系衰老过程中,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延缓了土壤中下层根系的衰老.
其他文献
利用微生物技术开发蛋白饲料是一项高科技研究项目。在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过程中,生物发酵工序是一个关键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最产品的蛋白质今是和质量。该文基于目前国前国内大多数菌体蛋白饲料厂家对发酵过程控制方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发酵过程的生物学属性对发酵过程自动控制的制约,提出了解决这个难题的策略。
针对雏鸡生长特点,结合中国首家高密度叠层笼养鸡舍的实际情况,采用PVC风管正 压送风、不等距开孔,实现雏鸡舍内温度和气流分布均匀。根据海口市罗牛山地区的气候特点,选用高效节能燃油热风炉,很好地解决了南方能源分配和控制污染问题,并为这一系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该文研究了幼畜用橡/灰纤维层压复翕地电面状发热板的硫化过程对其电阻的影响, 以及面六发热板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橡胶硫化过程中,其电阻发生变化,对不同规格的导电纸其电阻下降率不同。共伏安特性、功率密度-表面温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长 期通电使用下,能保持其功率稳定性,其表面温度可保持在±3℃范围内。该橡胶/炭纤维导电复合材料可作为1种新型的而状发热材料在畜牧及其它农业工程领域推广应用。
会议
通过肥液(KNO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为70cm条件下肥液连续入渗与间歇入渗特性及土壤和地下水中NO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表土致密层的形成,肥液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具有土壤入渗能力降低、土壤NO分布均匀及地下水中NO浓度低等特点.该结论为波涌灌条件下氮素有效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以物元模型、可拓集合与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可拓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关联度,将多因子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从而能较完整地反映土地整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当地的土地整理项目可持续发展居于良好水平.同时该评价结果也验证了物元可拓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农田"四水"(大气水或灌溉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农田水分转化规律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四水"转化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机理规律,以及华北平原农田水分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指出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尤其是大埋深时"四水"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基于经典的Richard
准确地确定渠道渗漏损失对灌区节水改造、用水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系统地总结了经验公式法、动水法、静水法、入渗仪法及地下水动态观测法等现有确定渠道渗漏损失的方法;指出采用静水法,对我国各类型渠道进行系统的测试,建立完善的考斯加可夫经验公式的参数系列,是农田水利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8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世界体育最高水平的盛会,也是展现我国当今经济建设发展水平与现代综合科技实力的难得机遇.本文所述的一种按植物需求的精准节水灌溉自动调控系统属于奥运会设施工程的一部分,该系统以植物生理需水指标及土壤含水量为依据,通过自主研发的灌溉监测控制器与无线数据传输相结合.实现了滴灌、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等不同灌溉方式自动控制.在此基础上经系统监控器借助GSM远距离无线通讯将所有灌溉事件自
在对田间水量转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灌溉制度优化是实现节水灌溉的重要基础.SWAP模型是开展田间水量转化关系研究与灌溉制度优化的有效工具.SWAP模型包括土壤水分运动模拟、蒸发蒸腾量模拟、作物生长模拟、灌溉制度制定等内容,输入包括气象数据、土壤特性、作物长势等,输出包括田间水量平衡结果、土壤水分等.利用山东位山灌区试验站2006年冬小麦监测资料对SWAP模型进行率定,在此基础上,考虑冬小麦产量与蒸
本文通过新疆北疆次宜棉区大田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和不同灌水频率下土壤生育期水分、盐分运移过程,从棉花高产、抑盐双重角度提出北疆次宜棉区膜下滴灌优化灌溉制度:灌水定额为220~260m3/mu,灌水频率为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