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来源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988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国有企业的地位进行了评述。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几乎与民族国家的历史一样久远。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愈益显现。理论分析和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国有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作用充分有效发挥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实证分析也表明,国有企业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中国,发展国有经济不仅是充分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发挥政府作用的需要,更是稳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需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其他文献
本文对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析。由于包容性、兼容性等多种因素导致两者部分内容的重叠进行了具体规划,使得两者能够更科学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企业制度更加完善。
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执行标准的结果。大庆油田物业管理企业看到了标准与质量的密切关系,通过贯彻标准,发现用户的深层需求,利用标准托起了服务创新的平台,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服务创新,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本文介绍了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公司利用标准托起服务创新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的经验。
本文对供水、供电计量标准化治理进行了探讨。供水、供电计量是面向用户最直接的窗口,是反映水、电企业治理水平,资质、信誉等方面最直观的标尺。同时,水、电作为一种日常最广泛使用的商品,计量标准化是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和治理工作中,计量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计量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要有标准,不仅有技术标准,而且还要有治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才能深
为了促进社会分配效率,同时刺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维护企业的发展潜力,激励性规制成为价格规制的首要选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价格上限规制作为“不劣于”投资回报率规制的一种方法,对企业寻求降低成本和技术进步的信息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陷。本文梳理了有效规制模型的确定,信息获取激励问题的解决,合理的规制范围与结构,以及价格规制的动态调整等问题,以期为我国价格上限规制
本文采用非自愿超额准备金率的增长率作为流动性状态的衡量指标,通过建立超额准备金的动态模型,运用动态模拟方法和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考察了非自愿超额准备金率增长率周期性波动情况和不同流动性状态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研究表明,自1998年以来,在外汇占款、银行业贷款以及贷款利率的综合作用下,流动性状态发生了过剩与短缺之间的周期性交替转换,并且流动性过剩状态与短缺状态相比,货币政策的产出和价格
本文对经济危机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进行了探讨。目前的金融危机正在向经济危机演变,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整体性衰退,国内外向型低端产业面临巨大压力,出口形势相当严峻。已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现实发展需要,更不能完全作为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必须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综合竞争优势。
哈耶克认为,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及由此引起的货币信贷扩张和收缩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消除通货膨胀和结束经济周期性波动必须构建竞争性货币体系。本文介绍了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依据、竞争性货币体系的可行性及前景,归纳了对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主张的质疑及相关答复,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以“三鹿事件”为研究基础,深入探索供应链产品质量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结构特征,即信息不对称、双重边际性及供应链合作关系不稳定。针对此提出解决的方法----供应链产品质量激励机制体系,分别是针对信息不对称特征的基于信号传递的供应商甄选机制,针对合作关系不稳定特征的基于跨期机制和触发策略的两种供应链产品质量激励机制,以及针对供应链企业利益的双重边际性特征的基于收入共享的供应链产品质量
本文针对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失效,运用模型揭示质量免检制度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激励不足的原因。然后构建了由消费者、零售商和生产企业构成的三级供应链产品质量激励监督模型。模型通过引入消费者投诉触发零售商对生产企业的质量违约惩罚,并求解出理性消费者的最优投诉比例、零售商最优的处罚比例以及生产企业最优的质量投入水平。模型结果显示当不存在违约惩罚时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将显著低于存在违约惩罚风险时的水平,证明
本文分析了国内需求规模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国内需求规模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第一,大的国内需求规模能够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与创新风险;第二,大的国内需求规模易于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从而利于技术创新;第三,国内需求规模直接制约技术创新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进而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第四,国内需求规模制约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并为技术创新群的生存提供市场空间。外国高端产品对国内市场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