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棉籽黄萎病菌

来源 :2005年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engu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棉花黄萎病菌Bp2培养液中毒素蛋白免疫BALB/C小白鼠制备抗血清,建立了可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所制备的毒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204800,对毒蛋白的最低检测量达7.81ng/ml.可以与江苏省各地采集到的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液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它致病菌培养液的反应呈阴性.用该方法对81份江苏省抽样的棉籽进行检测,12份呈阳性反应,其中有毛籽也有包衣籽.取检测为阳性反应的这些棉籽培养液针刺接种棉苗也全都发病.这些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棉籽携带黄萎病菌的快速检测.
其他文献
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链.对以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作为动物饲料原料的安全性评价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饲料的营养成分对畜禽的影响、毒性和致敏性反应等,对可能参与饲料组成的外源转基因成分的测试指标的选定和相关检测体系的建立,后者的研究对于建立健全饲料原料和各种配合饲料中完善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体系十分必要.饲料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关键是如何解决DNA提取难度大的问题和由于不同类型的饲料组
研究了高粱雄不育系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长、育性、细胞遗传学特性及同工酶酶谱表型.结果表明:3种杂交组合F2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生育期约140d,平均单株分蘖数5.3个,每组合分离出4类穗型,中间类型可作为后代优良单株选择的重要形态学依据;F2代花粉可育率在75.26﹪~86.05﹪之间,花粉不存在严重不育问题;F2代PMCM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
在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建植鸭茅和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研究其两种牧草不同混播比例对草地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播草地生长第一年(2003年)生物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处理C鸭茅25﹪+苜蓿25﹪生物量最高289.02g/m2.生长第二年(2004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处理A鸭茅75﹪+苜蓿25﹪生物量最高276.73g/m2.年度间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在草地草丛高度4
梅州——粤东的一个地级市,考究其名,确与梅花有着密切关系。梅州地古时盛栽梅花,而上世纪初则少有植梅了。叶剑英元帅曾于1917年赋诗云:“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珊珊几世修: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可见其对梅州梅花有着深厚感情,又对梅州再植梅花,以梅花激励人们奋发精神寄予极大的期望。梅州市1993年确立了梅花为市花后,先后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种植梅花的行动,至今初具规模。这里就说说“梅州端的种梅花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着构建适宜人居环境和创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化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是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园林绿化建设呼唤以人为本,重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其规划设计强调生态优先,以植物造景为主,因地制宜,注意生物多样性和反映地方特色等原则,对乡土树种的选择应用是其重要内容。其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园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测定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三种不同生长状态和营养状态的石山苏铁的叶片Fe、Mg、Mn、Zn含量,并测定其生长环境土壤的Fe、Mg、Mn、Zn含量作为对比,论述了仙湖植物园内石山苏铁的最佳生活环境,并对生长不良苏铁的生长土壤的改良提出可行性建议.
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制青蒿素抗疟复方新药的同时,为确保青蒿药材原料的质量,开展了青蒿规范化种植(GAP产业化)技术研究.为规范青蒿各生产环节以至全过程,使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公司在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和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关规程(其中各项生产环节的SOP共有10章;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检验规程共30项),并设立青蒿药材质量检验和生产
根据关于青蒿开"细黄花,大如麻子"等形态特征,以及味苦、截疟的性味功能,考证"青蒿"拉丁学名,应为"Artemisia annua L.".19世纪后半叶,日本学者把青蒿考证为"A.apiacea Hance"是错误的,必须纠正,因为这种植物的头状花序大如黄豆,味不苦,治不了疟疾,与真实的"青蒿"特征不符,而且李时珍长期生活、行医、著述的湖北蕲春,没有A.apiacea Hance(=A.carv
本文对从茄子植株茎干中分离出409株内生细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有较好抑菌效果的菌株29-12,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16SrRNA)的菌种鉴定,活菌的抑菌活性、防病促生效果和内生定殖能力测定以及代谢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性质研究.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29-12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Bacillussp.DF12(
本文对从茄子植株茎干中分离出409株内生细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有较好抑菌效果的菌株29-12,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16SrRNA)的菌种鉴定,活菌的抑菌活性、防病促生效果和内生定殖能力测定以及代谢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性质研究.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29-12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Bacillussp.DF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