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的实施与管理

来源 :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第四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实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变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同时对医疗管理提出更具体、更科学、更规范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对加强信息科(信息中心)的建设作了必要地阐述。
其他文献
对一个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是经济、合理、高效地实现医疗现代化的一条途径,这已被许多国内外专家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所认识,越来越多地区正在或准备对本区域内的医疗信息化工作进行规划。本文对这类工程规划的结构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制定规划的一般模型。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10多年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其信息化程度在各类卫生机构中相对完善和具有规模。以广州等城市的三甲医院为例,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也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目前医保与医院间结算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传统的基于字符串的处理方式要编写大量的代码对字符串进行构造和解析,同时也不容易扩展。文中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基于XML 和WebServices 技术,使用微软.Net 开发平台,通过DataSet 在Web 服务和客户之间传递数据,使医保中心的结算系统与医院的HIS 系统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实现了药品费用目录的同步,满足了医保实时结算的需要。文中最后
本文结合血液中心信息系统的实际,从中心网络实体安全、计算机软硬件的防护、血液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血液信息系统的安全概念及必要性以及实现血液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所需的技术措施。
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广州、中山和江门居民健康状况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州市居民的期望寿命高于其他两地,但生存质量相对较差,发达的经济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健康效应。因此,经济的发展对健康的影响并非一定是正向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反映居民健康。
本文从硬件的扩展性,硬件处理能力与系统稳定性以及数据库性能表现等几个方面对比了数据库及数据库服务器升级前后性能上的变化,通过具体数据分析了引起性能改变的部分原因,总结了升级的变化规律。
建模就是医院模型的建立过程,它从定义建模目的开始,然后深入分析医院状况,调研并描述医院需求,最终生成一组关于医院业务和操作的形式化的描述模型,通过建模能够以一种科学化、形式化、规范化的方式来描述医院不同方面的特性。引进先进的建模方法,可以进一步清晰医院的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实现改造医院的信息化目标;可以实现医院柔性管理,创造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优良环境;为医院实施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运作和规范化
运用现代信息学理论和技术,以临床信息与病案书写规范为指南,并参照国家相关信息交换标准规范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规范,针对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数据交换,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技术,制定了《健康档案与病案的电子数据交换规范化应用指南》,并依据指南定义了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数据的元素信息的XML 结构文档,对提高医药卫生行业管理水平、信息安全传输和交换共享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介绍电子病历的基本问题和HL7 CDA临床文档标准。提出XML电子病历编辑器是完成数据类型复杂医疗文档的重要工具。认为在医院建设基于XML技术电子病历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方便快捷的医疗信息采集,医疗质量实时监控,医疗管理决策支持和医疗科研应用等方面。
为了推动医院电子病历的健康发展,自1999 年起,经历九年的时间研发完成了《电子病历》应用软件。在着手编辑EMR 之前对EMR 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根据EMR 的功能进行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探讨。目前开发的电子病历具备电子签名法的效应,维护医患之间的合法权益。能够控制病历书写质量,提高诊断符合率,规范各项操作规程,防范医疗差错的发生。可无纸化,无胶片化,降低医院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