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清洁&消毒理念与规模猪场生物安全

来源 :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料已经把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理念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认为生物安全措施实施的好坏是畜牧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本文将从清洁、消毒理念及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方面对畜牧企业经营进行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断奶仔猪曰粮中添加脂肪酶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胎次相同、断奶日龄相近、体重相近(13.50±0.50kg)大约克去势公猪4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0.025%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3.95%,料重比降低0.26。
本研究选用108头杜大长三元杂仔猪,以蛋清小肽为研究对象,哺乳阶段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及含有0.5%蛋清小肽日粮的2个处理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于18±1日龄断奶仔猪各54头,每个处理分成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仔猪,预饲期为6d,试验期为29d。研究了蛋清小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率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哺乳期仔猪日粮中添加0.5%蛋清小肽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
近年来随着猪场集约化进程加快,规模化猪场越来越多。同时猪场招人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猪场。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国外的养猪模式逐渐开始被中国养猪行业吸收和借鉴。本文将总结目前广西在借鉴和使用国外养猪模式时的几点经验和看法。
保育阶段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最难养的一个环节。如何养好保育猪是许多养猪生产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从多点式养猪模式的应用、保育舍全新工艺的设计应用和保育舍部分清群技术的应用三个技术层面结合本场实际生产,讨论保育舍猪群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年生产力是母猪最重要的生产力性状,本文从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因素出发,提出了猪场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的一些措施,以供养猪业者们参考。
母猪的健康对其产仔数量、产仔质量以及使用年限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决定一个猪场盈利与否的关键性因素。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传统的限位栏模式饲养母猪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为了保持与世界养猪业的发展接轨,中国母猪的饲养模式必将由传统的限位栏饲养向群体饲养进行转变,并走向智能化饲养的道路。
为了解广西中小规模养猪户面临的问题,以问卷形式对广西贵港、北海、玉林、柳州、南宁等地19个乡镇148个农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头母猪以上大户占75%,投入在5万元以上,从业多年,养猪是主要收入来源,户主多为中学文化水平,用工3-10人;5-20头母猪中户占17%,母猪在5头以下的小户占8%。大户对乳猪料认识好,用得多,占32%,但有50%的大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农户饲养土杂的比例占60%,饲养快大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对2008-2011年间来自广西各地的部分PRRSV阳性病料进行Nsp2基因的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49个毒株均为美洲型毒株,其中46株具有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的序列特征,即其Nsp2蛋白缺失第481位aa和第533-561位aa,其余3株不具有上述缺失,属于PRRSV传统毒株。广西地区49个毒株Nsp2基因问的核苷
自2010年12月以来,广西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养猪场仔猪发生了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对2011年间广西7个城市的养猪场采集的临床疑似病毒性腹泻病料开展了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轮状病毒(PRV)三种腹泻病毒的检测,结果TGEV均为阴性,PEDV、PRV的阳性率分别为32%、5%,表明PEDV为仔猪腹泻的主
分别注射国产猪圆环病毒疫苗(“圆健”)和进口猪圆环病毒疫苗(“ingelvacCircoFLEX”)免疫仔猪,结果:国产疫苗组和进口疫苗组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分别下降28.63%和34.42%,死亡率分别下降35.26%和64.62%,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用国产猪圆环病毒疫苗(“圆健”)间隔28 d二次免疫、一次免疫和不免疫,结果:二次免疫和一次免疫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