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乳癖丸

来源 :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道药材临床应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增中医亦称乳癖,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乳腺疾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多为35-40岁女性,男子亦有此病,极少.乳癖之名最早见于华佗《中藏经》而后至明清外科专著记载.清·顾世澄《疡医大全》,陈实功对"乳癖"的描述较详,乳癖及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清徐真硅《外科远要》,也有较详细的论述,如"女子乳房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由此可知,"乳癖"的发生与肝、胃、冲、任等经脉有密切的关系,正如陈实功所谓,"思虚伤脾,怒脑伤肝,久郁而成也".乳癖丸药物组成:柴胡、生茂、当归、赤白芍、青陈皮、香附子、橘核、荔枝核等组成。以胆草、牡蜗、元胡等煎取农汁泛丸(浓缩丸),如果经过发菌,药效可提高4-28倍。主治乳房胀痛,乳房结核,如丸、卵、肿块、乳腺小叶增生,早期乳腺癌等症。功用: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理冲任。
其他文献
"经方"之谓,古今相沿,但所指则异.今之所谓"经方",乃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而言.其实"经方"一词早于《伤寒杂病论》.以方名证是《伤寒杂病论》的特点之一,仲景第一个历史功
《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以及方证对应的六经辨证方法.六经辨证为中医临床辨证之首创,为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为后世树立了法度与标准.但辨证论
中药姜黄是采用姜科植物的地下根茎,除广泛作香料用途外,近年的研究更证明姜黄主要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去二甲氧基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
本文就“贫血”与"血虚”展开讨论,提出了“狭义贫血”和“广义贫血”的概念,并呼吁相关科研部门研制能快速精确又简单检测人体血量的医疗仪器,以帮助医患解决人体血量不足不
药物治病、干细胞治病、基因治病,三者中越是后者治病手段越先进,但三者中越是后者治病手段越不成熟,本文介绍用药物激活病人自身干细胞,达到干细胞治病或基因治病的创新机理
活血化瘀法源于《医林改错》五逐瘀汤为主,理论基础源于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气血水火轮》临床应用于付青主的妇科《产后篇》生化汤应用,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的应用.二、近
野生桑树上的桑黄(I.sanghuang)子实体非常罕见,产量甚至比珍贵的药材藏红花、冬虫夏草、牛樟芝更为稀少,每年的产量只有1吨左右,主产于中国各地、日本的南部和中部、韩国和
地龙性寒味咸,入肝脾胃肾四经.能清热解毒,平肝止痉,凉血通络止痛.《神农本草经》:"化为水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纲目》"蚯蚓,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
附子味辛,甘大温,有毒入肾心脾功能温补心肾,脾,胃,急救回阳,扶阳固表,治虚阳外越的发热,并有温阳散寒镇痛及温阳胜湿利水之效《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其中都有二十方中都有用
2015年元月份以来,程氏骨科应用中草药配合手法按摩治疗颈、肩、腰、腿痛5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本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18岁.病程最长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