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株在青霉素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及耐药机制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d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株在含青霉素培养基内的生长规律,进一步探讨细菌耐药性的机制以及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原理. 方法:将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敏感株及3株青霉素耐药株分别接种于不含青霉素及青霉素64 μg/ml的培养基内培养,分别取培养不同时间的各培养物进行菌落计数、青霉素残留活性和β内酰胺酶活性测定. 结果:在青霉素培养基中培养24 h,敏感株的细菌数量从6.51×107 CFU/ml逐渐减少至≤2×102 CFU/ml;耐药株培养至6 h,细菌数量减少至(0.75、4.80、5.00)×106CFU/ml,培养24 h分别增至(5.00、13.00、2.27)×108 CFU/ml.不含细菌或含敏感细菌的青霉素培养物,24 h抑菌环直径保持2.3 cm;含耐药株的青霉素培养物的抑菌环直径明显缩小,至10 h已不能形成抑菌环.无青霉素的0-24 h培养物中的5.0×106 CFU数量的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维持稳定;而在含青霉素的0-24 h培养物中,同样数量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分别从(0.041、0.034、0.059)μmol/5.0×106 CFU增加至(0.162、0.213、0.263)μmol/5.0×105 CFU . 结论:在耐药株生长繁殖的早期阶段,青霉素也能够对耐药株产生有限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以致临床可以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青霉素具有明显的诱导耐药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的作用,可使细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强.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吉米沙星片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项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左氧沙星为对照药,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试验方法.吉米沙星的剂量为320mg,CAP组,每日口服1次,疗程7-14天,AECB组,每日口服1次,疗程5天;左氧沙星的剂量为200 mg,CAP组,每日口服2次,疗程7-14天,AECB组,每日口服2次,疗程7天.共入选病例281例,其中吉米沙星组141例,255例进入PP人群,
碳青酶烯类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绝大多数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对常见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被认为是控制临床重症感染,尤其是产β-内酰胺酶细菌和假单胞菌感染最为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本项试验目的在于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碳青酶烯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法和不同培养基的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头孢吡肟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吡肟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平行对照、多中心、单盲试验设计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国产头孢吡肟每次2g,每日2次,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进口头孢吡肟每次2g,每日2次,静脉点滴,疗程均为7-14天.结果:本试验中共入选154例,FAS人群154例,其中试验药国产头孢吡肟组77例,对照药进口头孢吡肟组77例;有
目的: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盐酸左氧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随机单盲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际入组28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41例,对照组142例.试验组给予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每次500mg,每日2次,静脉点滴,疗程7-14天;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每次200 mg,每日2次,静脉点滴,疗程7-14天.结果:260例进入PP人群,其中试验组127例,对
自2001年迄今,抗菌药物研究在过去基础上有些进展,先后有16种新抗生素与合成抗菌药问市(见表1),还有一些颇有开发前景的化合物正在研究中.为了克服日益增长的耐药性,开发出更有效的新药,近年十分关注具有新作用机制与全新结构的化合物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新上市的药物,它们和已应用的同类药物有那些同异?性能有那些改进?有那些值得关注的特征?本文将按药物类别简要评述研究现状并对新药探索做一展望.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酶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对40株MRCNS进行了mecA基因(编码β-内酰胺酶)、erm基因(编码红霉素甲基化酶)和qac(编码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结果:40株MRCNS检出mecA、erm、qac基因阳性株分为38株(95.0%)、30株(75.0%)、31株(40.0%).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MRCNS携带耐药基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对几种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探索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差异与其膜孔蛋白OprD2变化的关系.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8种常用抗假单胞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对筛选出来的32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不同耐药表型的Pa,提取外膜蛋白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现代医疗技术日新月益的发展,为临床提供各种先进的导管和植入性装置,其中静脉导管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替代的最常用的手段.特别是在ICU病房,普遍用于提供静脉通路、监测血流动力学及血液透析等.由于导管的放置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皮肤、粘膜屏障;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常拥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处于异常状态;不规范的导管放置操作;消毒措施不够完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
目的:研究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以PCR及测序技术对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进行突变研究;同时以琼脂二倍稀释法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和加入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的MIC进行分析,以确定泵出机制的存在.结果:试验菌株存在gyrA突变的有23株(76.7%),主要为Thr-83→Ile,第87位突变3株;parC基因突变的
目的:调查国内6个省市25家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国内6省市8家省级医院、浙江省11个地区17家医院临床分离的70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5种抗菌药物的MIC值;PCR筛选三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克隆测序明确基因型;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