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预防酒精性肝病机制探讨

来源 :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预防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模型组大鼠采用逐渐增加浓度(30%-60%)和剂量(5-9g kg-1.d-1)的方法酒精灌胃16周,处理组增加塞莱昔布(20mg.kg-1.d-1)灌胃,其它同模型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比色法检测肝匀浆6-K-PGF1α和TXB2的含量,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COX-1和COX-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模型组大鼠16周末出现肝细胞弥漫小泡性脂肪变性,窦周纤维化,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并有纤维间隔形成,塞莱昔布处理组肝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处理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223.37±38.35、82.71±12.25和1.64±0.36)较模型组(328.29±30.49、118.66±22.84和2.05±0.48)明显降低,q值分别为17.81、7.09和3.20,P<0.01或0.05;处理组肝匀浆TXB2的含量(43.87±8.72)较模型组(83.81±10.92)明显降低,q值为10.24,P<0.01;RT-PCR显示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COX-2 mRNA表达逐渐增强,至16周时表达最强(0.68±0.12),处理组COX-2 mRNA(0.38±0.07),q值为10.70,P<0.01,而COX-1 mRNA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塞莱昔布处理组COX-2蛋白的表达较模型16周组减少。Western blot显示塞莱昔布处理组COX-2蛋白表达量(0.39±0.05)较模型16周组(0.62±0.09)明显降低,q值为11.60,P<0.01。 结论: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可能通过减少炎性介质和花生四烯酸类血管活性产物阻断酒精所致的的肝脏损伤。
其他文献
自2005-2007年笔者经治27例由糖尿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患者,本文现对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报告,并发现在恰当选用西药的同时,采用配合服用中药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干生地、当归、枸祀子、川楝子)加味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维立体系列疗法在建设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特色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基于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建立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特色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所具有的特点。
艾滋病并发症是艾滋病患者就诊、入院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艾滋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自2005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患者16例,就其并发症的发生和诊治情况,进行了初步临床观察和分析。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制作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模型,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个治疗组分别给予10mg.kg-1.d-1、5mg.kg-1.d-1、2.5mg.kg-1.d-1三种剂量氯沙坦。治疗21天结束后,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WHVP、HVPG显著升高
目的:筛选茵陈蒿汤退黄降酶的药效部位。方法: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小鼠黄疸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茵陈蒿汤75%乙醇提取物及其药渣的水提取物,观察对小鼠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醇提部位低剂量组和水提部位低剂量组TBIL、DBIL、TBA、ALT、AST、ALP均显
目的:观察丹参、心得安对门脉高压大鼠门静脉压力、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加酒精饮料制作大鼠门脉高压模型,造模四周后分别给大鼠服用丹参、心得安,造模结束后用Medlab-Ug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心得安治疗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处死大鼠后颈动脉取血,用放免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心得安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大鼠血浆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结果
目的:观察赶黄草浸膏药物血清对活化型肝星状细胞增殖分泌TGF-β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别以生理盐水、赶黄草浸膏灌胃,连续灌胃3天后采血并分离血清。HSC-T6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和药物组,分别以含10%正常大鼠血清、10%药物大鼠血清的DMEM培养。采用Alamar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 Real Time PCR检测Ⅰ型胶原及TGF-β1mR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大鼠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分别灌喂大鼠;模型对
目的:探讨铁超载和脂肪堆积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模型组大鼠(n=30)腹腔注射DMN,10μL/kg/日,连续3日,持续4周。模型A、B组大鼠分别于注射DMN完毕后的第1日、第21日处死。对照组大鼠(n=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组肝组织分别予HE染色、Masson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电镜下观察。结果:伴随着胶原生成
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五仁醇胶囊的保肝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制备含药血清,CCL4诱导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通过测定肝细胞增值(MTT法)、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来考察含药血对损伤肝细胞清的保护作用,通过测定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来探讨复方五仁醇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