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教育研究与应用

来源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脑的世纪”,脑科学已成为科学研究最前沿的学科,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脑科学的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脑与教育关系,教育应当与“基于脑、适于脑、培养脑、开发脑”,美国一批教育改革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日本的川岛隆泰教授提出教育本质是对人脑的教育,教育实质就是培养脑.因此,语言、计算、学习、记忆、思维、情感与社会行为等人脑高级功能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世界各著名大学纷纷建立跨领域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机构,学习与脑成为教育研究特别重视的领域之一.同时作为社会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哲学、社会学等也与脑科学交叉融合,基于脑科学的教育研究,认知神经心理学、脑科学教育、脑功能开发与认知科学已经成为当代的前沿学科.与脑科学这种飞速发展的情况相适应,中国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已从各方面得到了有利的支持.“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脑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脑高级认知功能的过程及其神经基础,脑信息表达与脑式信息处理系统,人脑与计算机对话等.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合作学习一种教学活动,是同学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把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改变为以小组总体成绩为依据,以整个小组为奖励对象.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
强调德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教育传统,“格物致知”与“内圣外王”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这一传统持续数千年,一直形成了稳定的文化和道德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却在近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受到质疑以至于日渐式微,一个很让人担忧的结果是,当今的中国青少年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精神知之甚少.因此,近些年国务院与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期改变这种被
探讨和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内容之一.关注教师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导入课程和传授知识,进行学生的身心互动状态的积极或消极以及互动情感、互动意识和互动行为的真实或虚假等问题的理论研讨,揭示教法理论推演对社会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进程细节的反映,这是时代发展新层面与旧层面的不同差异在教学方法角度进行调整的具体表现.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处信息社会,海量信息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阅读方式呈现出碎片化、数字化、同质化的特点.生活节奏加快,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对信息的需求量,对知识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这就要求人们的阅读方式能适应时代发展,阅读不仅是修身养性,文化浸润,更多的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需要从业者快速有效地从文字材料中获得有用信息.慢读、数日才读一本书的时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要系统安排教学活动,考虑整体性,注重听说读写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将教科书的某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注重单元当中听说读写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听说读写的联系,避免将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知识教得零零散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也显现出注重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全面发展.这也必然要求教师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协调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
21世纪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近几年世界各国在语文教育改革中出现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研究热点,中国也面临着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观念、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中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与交锋,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的投资意愿越发强烈.作为与股票、房地产并列的三大投资资产之一,艺术品投资成为了个人投资者又一个投资的兴趣所在.近年来,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增长以及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根据IMF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8000美元,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会有大规模的公众对艺术品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数据,如物价指数、气温变化等,和生活息息相关.在购买商品时,经常会考虑性价比.而性价比的实质就是对商品价格、性能、品牌、工艺、材料等数据和指标的综合分析.因此,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和概率推到面前(孙晓天,2002).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纳入中小学的数学课程体系,比如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数意识”.伴随着义务教育的推广,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于2001年,地理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制定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迎来了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从课程理念到评价机制的全面革新.一线的地理教师和教研员发现这些理念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落实起来不易操作,其中无数教育者依然把持着“升学”的尺度,衡量着一切.传统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或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对
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从基本内涵上来看,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角度论述.而具体到不同的学科,教学研究者也根据相应的需求提出更加细化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