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决策指挥业务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87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S"集成应用技术思想指导下,利用Citystar 3.0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的GISOCX控件,将人工影响天气需要的多种气象和地理背景信息集成于同一平台上,从而建立起具有飞机、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决策、实时监控、信息查询和效益评估等多种功能的地理信息平台.本平台可以脱离Citystar GIS工具软件环境而单独运行,并实现了多源信息的实时输入、输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其他文献
利用静态箱方法对我国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进行了首次测量,同时观测了太阳辐射、温湿度等参数.异戊二烯是草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中的主要成分,其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可见光辐射(VIS)、温度、水汽含量是影响异戊二烯排放的主要因子,且VIS是最主要的因子.在考虑影响异戊二烯排放的因子时,不仅要考虑VIS、温度,还要考虑水汽的作用.箱法的使用造成了箱内外辐射、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不透水硬化地面所带来的一些城市生态问题,形成了被人们称为"人造沙漠"的现象.借鉴我国古代宫廷、园林建设和国外一些地区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铺设生态地面的建议,充分利用珍贵的雨水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根据有关数学模式分别计算出了重庆市中稻、玉米、小麦和甘薯的光合、光温、气候和气候-土壤生产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结合人口、耕地的动态变化,分别对重庆市2020年和2050年的人口量、耕地面积进行了预测;按气候生产力、气候-土壤生产力水平分别对2020年和2050年全市分级人口承载量做出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气候、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
本文介绍济源市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和气候概况,分析了该地区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及水分资源,并对其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
茂名北部山区是南药的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信宜市特色的山区农业,其中生产珍稀药材田七已有40年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前期大面积种植,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成为部分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近几年来,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本文试图从纯气象要素因子角度,对1981~2000年20年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山区种植田七的气候适应性,并提出发展田七生产的措施和建议,为充分利用本市高海拔山
气候生态经济研究是气候服务的基础,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介绍了气候生态经济的概念、研究领域、气候生态评估的理论与方法,提出通过气候经济研究促进区域发展的途径.
本文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中涉及的大气物理、水文、生理生态、生物化学等过程,建立黑云杉林植被与大气之间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的完全多层模式,在模式中运用双叶模型计算荫叶和阳叶的光合作用,同时考虑黑云杉树叶在冠层中不是随机分布的特点,引入丛生指数计算荫叶与阳叶叶面积指数、直射光与散射光强度等.
云液态水含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参数,而云中过冷水含量则是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中特别受关注的量.本文简单介绍了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的研究情况,并对其用于测云液态水和过冷水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人工增雨防雹在近些年为防灾减灾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防雹规模不断扩大,科学、高效的作业等信息的管理越发重要.本系统通过因特网技术实现分布式数据库运用,实现了地县人工降雨信息的传输和本地信息分析处理,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在宣威市气象局试用两年来效果良好,2003年计划在曲靖市投入使用.
为了科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关中、陕北1991~2001年4个711雷达站附近15个气候观测站大于等于5mm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降雨性层状云雷达回波特征.关中适宜人工增雨的时段为2月10日至11月15日,陕北为2月25日至11月10日.陕西降雨性层状云0℃高度变化范围为3.63~5.0km,平均高度为4.65km,降雨性层状云融化层强回波区厚度为0.4~1.0km.冷云、暖云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