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

来源 :江苏省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f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划定高标准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原因,制定了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部署永久基本农田规定工作为基础,在建设中主要目标包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等方面的高标准,并在后期保护提出了建立一批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划定、农田保护等的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和农村的土地不再是孤立的封闭单元,而是一个相互关联、互动循环的有机整体,进入空间重构的关键期.土地是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基本载体,加快城乡二元向一体化发展的转变,除了要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多个"一体化",最根本的是要推进土地利用与管理的一体化,促进土地在城乡间有序"流动",以城乡土地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和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镇江市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现有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GIS技术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定量分析方法,并以江苏省连云港市郊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地质、地形数据库等滑坡因子空间数据库和滑坡空间分布数据库,进行了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对连云港市郊区滑坡灾害在空间上的预测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广应用、防灾减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集聚资源统筹发展重点实验区建设实践取得的基本农田生态效应显现、土地资源利用更加集约、群众生活改善更加明显等方面的成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有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为此引发思考提出了要处理好拆与建、转与留、用与补的关系。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定量评价"两规"的协调状况,利用"两规"编制和方案的协调度,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空间叠加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和内涵,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两规"协调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土地利用布局空间协调状况.研究结论:南京市"两规"协调状况总体较好,资源相关因子的协调程度较好
当前"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正作为国家战略层级的规划处于研究和编制之中.现代化建设是当前经济社会重要的变革过程,苏南正处在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文章对苏南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背景下苏南土地综合利用调控目标和路径,以及保障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实施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机制创新,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提供研究基础,也为苏南率先实现基本
市级区域在我国行政管理层级中处于中间层级,研究市一级土地利用协同规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对推进我国规划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从市级层次出发,在梳理了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的特点及其问题后,将市级土地利用协同规划体系的构建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总体规划和其他土地利用相关规划控制土地利用的规模,统筹安排规划期间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时序;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对于土地开发管理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快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其中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是最重要的用地后备资源之一.本文以句容市为例,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原则、总体思路、开发模式的选择以及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耕地作为人类耐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社会的安全稳定,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有效地保护耕地,缓解人地矛盾,是当前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我市土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的不利局面,围绕如何做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协调可持续,确保"双保"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这一主题,我们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和分析.
扬中市是长江中的江岛,由太平洲、雷公岛、西沙岛、中心沙四个岛组成,总面积33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全市耕地面积15万亩,基本农田12万亩,人均耕地0.54亩左右;全市建设用地13.6万亩,占陆地总面积的37%.扬中人多地少,可复垦整理的土地很少,占补平衡难度很大,近些年来通过零星整理、江滩围垦、易地购买等方式,基本上能维持全市的耕地占补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备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