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 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成败的重要标志。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自主创新"的口号,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国家科技水平。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工科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论述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各个环节的作用、校园文化在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主任在首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上讲话,文中介绍了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本文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在首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上的讲话,文中介绍了教育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机遇,分析了国内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需求。
高校体育课程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形成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的重要教学。体育课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体育课的目标、内容、组织与方法、时间、教师和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期待视野”,分析当前体育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自从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后,全国普通高校纷纷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地方特色等建立了本学校的体育课程模式,形成了现在我国普通高校多种体育课程模式并存的现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体育课程模式大致可分为"并列型"、"二段型"、"全选型"、"俱乐部型"4种。笔者就设想这4种体育课程模式就是外界的刺激环境,在这4
一直以来,重文凭轻技术之风使得假文凭满天飞,令用人单位防不胜防。长期轻视技能更使许多高中生对报考职业技术学院毫无热忱,社会青年也对学技术没有兴趣,只求拿个文凭增加求职的祛码,结果导致人才市场上拥有专科、本科文凭的求职者比比皆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才却不多见,中高级熟练技工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本文论述了中国人才标准亟待重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搞好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始终在于自身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实现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高职学院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唯有始终如一地推进教育创新。本文论述了教育创新的内涵、教育创新的目的、教育创新的根本途径以及教育创新的核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必须坚持教育的改革开放,努力改革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勇于创新,敢于试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在人才需求的类型、规格和发展方向上日趋多样化,从而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这就促使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学校内部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
高等教育承担着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我国经济的腾飞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校扩招是客观的必然,然而,教育市场化、扩招以及当前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比例大等问题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这个因素就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思维误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陷入了一种怪圈,媒体公布的是某类人才出现了多大的缺口,企业总是抱怨招不到人才,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而且学生就业后以各种理由频繁跳槽。分析其深层原因,归根结底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功利性思想在教育界的反映,是传统文化流失的集中体现。本文论述了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高职院校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必须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探讨了高职育人规律,强化人文素质教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的迅猛发展,高职学生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搞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