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特发性前牙开(牙)和深覆盖的临床研究

来源 :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青春期特发性恒牙期前牙开和深覆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总结。方法 对前牙开和深覆盖患者进行临床咬合和关节检查和诊断,记录病史。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牙槽骨骨皮质切开引起的骨改建及其加速牙齿移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下颌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右侧传统正畸作为对照。
目的 观察治疗OSAHS 的口腔矫治器经长期使用后,远期疗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方法 通过对55 例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 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为4 个疗程组进行比较,观察呼吸紊乱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
目的 评价中国口腔正畸疗效评价方法初期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方法 1.选取72 例正畸治疗完成样本,其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后记存模型、头颅侧位片及病历基本资料.
目的 研究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方法 选择 6 周龄健康雄性SD 大鼠22 只,随机分成3 组:实验一组(单次扩弓组)9 只,连续扩弓5 天后处死;实验二组(反复扩缩组)9 只,先扩弓5 天,再缩弓5 天,然后再扩弓5 天,如此反复25 天,扩三次,缩两次后处死;对照组4 只,不进行任何矫治分别在第5 天和第25 天各处死两只。
目的 探讨骨性Ⅰ类及Ⅱ类均角患者上切牙牙槽骨厚度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 26 例骨性Ⅰ类(19 女,7 男,平均年龄19.12±6.59 岁)及38 例骨性Ⅱ类(28 女,10 男,平均年龄18.19±7.08 岁)上切牙排列整齐的均角患者.
目的 探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机械力作用下的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特性的变化以及对M1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和趋化的影响。
目的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3D 打印技术制作正畸记存模型,评价制作精度,探讨其代替传统记存模型制作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 14 名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的石膏模型为研究对象,按照拥挤程度,将单颌模型分为轻度拥挤组5例、中度拥挤组9 例、重度拥挤组14 例。
目的 分析 Ⅱ 类错合的腭部宽度与高度 方法 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三组样本(正常合,Class Ⅱ1、Class Ⅱ2)的腭宽度和腭高度。结果 各组尖牙区腭宽度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 口腔矫治器是牙颌面畸形治疗所需的主要材料,但其易于细菌定植与食物残渣滞留,造成医源性牙齿脱矿、龋病、牙周病高发。针对这一问题,本实验采用聚乙二醇(PEG)为主的表面处理剂对牙科材料表面处理,在材料表面构筑自清洁涂层,有效阻止了细菌、食物与矫治器界面表面的接触,实现了细菌与食物残渣等口腔病源因素的源头治理,为提高口腔疾病诊疗质量,减少医源性并发症奠定了基础。
目的 牙齿移动是正畸领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对牙齿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移动分析不仅可以解释一些正畸现象,同时可以指导正畸临床,从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矫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