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推进村级工业用地优化整合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江苏省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常熟市村级工业用地的历史背景和现状着手,分析了目前村级工业用地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管理困境,提出针对村级工业用地优化整合规划分类的设想和优化整合村级工业用地的有效措施及相关建议,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其他文献
土地发展能力的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明了土地发展能力概念,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土地利用发展潜力三部分建立土地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各指标权重,对江苏省68个评价单元的土地发展能力及其省域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总体土地发展能力属于中等,但各区域间空间差异显著,呈由北向南递增的分异特征及规律;"四沿"产业带地区土地发展能力
随着可储城市土地资源日趋减少,提升土地储备效益更为迫切.本报告首先分析了影响土地储备效益的主要因素,认为土地储备效益与土地储备环境、模式、用途、资金运作、社会因素和管理机制等密切相关.然后根据影响土地储备效益因素,提出通过建立大储备模式、强化储备土地策划、完善储备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健全协调机制等方式,提高出让收益、降低储备成本,提高土地储备效益.
本文从马术场储备土地的拆违、土地清理出发,总结了马术场储备地块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并从开展城市治理标准化建设试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储备土地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加强储备土地管理质量和水平,要采取砌围墙来"堵",要植绿化来"挡",要有人员来"看"和要有监管来"查"等措施.储备土地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的成功,为今后储备土地收储、管理与完善提供了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
为进一步强化撤组剩余土地(以下简称剩余土地)的管理,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更好地对南京市土地资源的分类管理、用途管制,充分发挥市局"一张图"信息系统功能和作用,真正实现剩余土地动态管理的目标.根据市局领导部署,整理征收中心有关人员,于2014年8月上旬组织城区分局对南京市(江南六区)剩余土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本文就剩余土地涉及房屋补偿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探讨.笔者建议,通过制定南京市
通过借鉴国家级新区城市新区土地储备的经验,笔者给出南京江北新区土地储备效益提升的政策建议:即需创新储备制度,强化统筹管理;拓宽储备范畴,提升整体价值;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公私合作;强化市场主导,坚持规划引导;加强配套建设,发挥品牌效应。
国土资源部日前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实施土地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战略,完成全国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本文通过分析锡山区建设用地布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方案的建议,以期对锡山区的土地利用方向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配套相应的养老用地供应政策、让"老有所养"落到地上,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当前养老用地供应现状和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江阴市养老设施用地供应为例,对目前养老用地供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设想及措施建议.即对营利性养老项目,区分高端和中低端设计合理的供地方式;因地制宜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专项规划》,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多源于自发行为、既无规范的政策引导,也无完善的法律约束,导致土地流转混乱,甚至出现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私下改变农地用途等行为,损害了农民权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有序发展.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也将极大地影响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和实施.因此农村土地流转,亟需结合农村基层实践,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使之走上规范、法
本文从常州市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现实背景切入,研究常州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实践以“规划刚性化、保障差别化、利用市场化、城乡一体化、保护生态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节地新路径。
以常州市为研究对象来开展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了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用地弹性指数和管理绩效指数,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从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定量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法计算集约利用值,根据集约利用值确定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等级,并分析了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差异特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