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高原、亚高原训练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2010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变化的角度,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亚高原训练以及各种模拟高原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高原、亚高原训练的免疫监控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对国内外关于高原和亚高原训练以及关于训练对免疫机制的影响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从不同低氧训练模式、不同负荷强度的高原训练两个角度分析高原、亚高原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后可知:白细胞数量呈或减少或增加或无明显变化,但众学者一致认为对机体免疫功能会产生影响。只因低氧训练模式、训练强度、训练项目、训练对象、训练手段和低氧暴露时间等的不同对免疫功能影响程度不同。目前众多学者对高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仍有争议,目前虽有一定研究但尚无取得显著效果,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据分析很大原因是受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海拔高度、运动强度、训练模式、实验对象、运动项目、高原时间及训练周期等因素相关。综合大量文献,高原,亚高原训练引起白细胞数量变化的原因,可概括为,不同低氧训练模式、不同强度低氧训练和不同海拔高度训练均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分析其影响机制也略有异同,从导致WBC数量变化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角度分析可概括为:低氧训练引起内分泌系统改变;WBC数量变化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它直接影响着机体免疫功能;和其他因素等。结论:不同高原和亚高原训练的模式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对免疫系统分子变化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其他文献
背景:ACTN3(α辅肌动蛋白3)是骨骼肌快肌纤维Z线的结构蛋白,它与细肌丝互相交联,维持着肌纤维的有序排列并调节肌纤维的收缩.人类ACTN3基因的多态性导致约10亿人缺乏ACTN3蛋白.ACTN3野生型(RR型)运动员的肌肉内快肌纤维多于突变型(XX型),对运动训练的反应性也更强些.因此ACTN3被认为是一个与肌肉爆发力有关的基因.不同种族由于遗传背景不一样,ACTN3基因的分布频率也不一样.目
目的:探讨低住高练训练法对运动员血象指标的影响,为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研究方法:对8名山东省男子长跑队员进行3周的低住高练训练,每周3次低氧房训练,氧浓度控制在14.7%,相当于2800m-3000m海拔高度的高原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0%-75%.每次低氧训练时间为1小时,即进行2次20min跑台运动,两次之间间隔20min休息,其余时间在常氧下正常训练,出仓后有两周的跟踪检测
目的:探讨烟酸补充对单次离心运动大鼠骨骼肌的炎症反应过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以及骨骼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uin 1,SIRT1)、p65及20S蛋白水解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重190-220g) 90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和烟酸组
目的:通过对长期耐力训练大鼠的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探索不同强度的耐力运动训练对K (ATP)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运动适应提高心肌缺血耐受性提高依据.方法:雌性SD32只,74-78日龄,随机、筛选分为4组:对照组(8只)、小强度组(8只)、中等强度组(8只)和高强度组(8只),训练方式采用跑台训练,训练时间6-8周,每周训练5天,每天训练60分钟.大强度组:坡度10°,速
目的:观察少年运动员在一天训练中的重复耐力运动对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cTnT)水平的影响及确定是否存在积累效应.方法:12名少年男子长跑运动员(年龄:14.5±1.5岁;身高:165 ±11厘米;体重47.9 ±9.7公斤;最大摄氧量:65.3±4.4ml.kg.min-1;训练年限:3.4 ±1.5年)参加了本研究.首先测试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及无氧阈下的跑速.隔天后一日内进行两次45分钟无氧阈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对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揭示蛋白质组学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发展前景以及应用局限.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中国知网,HighWire.press等数据库检索到1998年到2009年国内外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蛋白质组学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近40篇文献,归纳总结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结果:1、蛋白质
目的:观察一次低氧运动对骨骼肌Titin和Nebulin蛋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并观察运动后不同恢复环境下骨骼肌Titin和Nebulin蛋白恢复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44.3±5.7g,随机分为8组:常氧对照组,低氧运动后即刻组,低氧运动后常氧恢复1天组、2天组和7天组,低氧运动后低氧恢复1天组、2天组和7天组,每组6只.分笼饲养,每个鼠笼6只,自由饮食,自然昼夜节律变化光
目的:探讨低浓度氧对赛前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游泳运动员红细胞参数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以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广州体育学院游泳队的6名男性运动员(均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0.85±0.63岁;所有受试者无造血系统疾病、无肝、肾及内分泌疾病史.受试者在实验期间未服用营养物品;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的确定方法:实验前Hb值(13.88±0.87 g/dL)与集训前清
目的:通过对目前运动应激与HSP70合成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讨运动应激诱导HSP70生成在运动训练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预防运动损伤等运动实践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见解.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2000年至2009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从HSP70在运动训练中监控过度训练、评价运动员水平和机体免疫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1、监控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常见运动性疾病之一,目前
目的:高原训练时长时间滞留在高原缺氧环境会影响脑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即使目前认为训练有效的"高住低练"也会因运动员在低氧环境中休息而易引起"高原效应",并影响大脑的机能.环磷酸腺苷(cAMP)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传递与抑制性传递及体温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变化状况与脑的机能水平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了解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大鼠大脑cAMP及自由基代谢的变化规律,探讨低氧训练对大脑机能水平的影响,为低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