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及相邻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和地质构造分区新认识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通过对河西走廊及相邻地区最新的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反演,分析了区域航磁场特征、推断了断裂构造、编制了磁性基底最小埋藏深度图、研究了坳陷区基底岩相特征,重新对区内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以龙首山南缘深大断裂为界,以北为华北板块的阿拉善地块,以南为秦祁昆造山系的北祁连弧盆系;大致以龙首山北缘断裂为界,又将阿拉善地块进一步划分为潮水盆地、巴彦浩特盆地和龙首山陆缘带3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以北祁连北缘隐伏断裂为界,将北祁连弧盆系进一步划分河西走廊陆缘裂陷带和北祁连弧后盆地2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定15个四级和4个五级大地构造单元.最后,对潮水盆地、龙首山陆缘带、河西走廊陆缘裂陷带和北祁连弧后盆地等4个三级构造单元的铜镍、铁、金银、铜及多金属、铀和油气等资源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对区内17个钻孔862个样品进行蚀变矿物测量,主要蚀变矿物有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绿帘石、高岭石、地开石、石膏、石英脉、碳酸盐等,蚀变分带明显,热液活动强烈,总体上显示了从东南部向西北部热液温度逐渐增高的趋势,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地表热液蚀变特征和钻孔深部矿化特征,认为矿区西北和东南部具有较好的岩浆期后热液型铜矿找矿前景。本测区主要蚀变类型为青磐岩化、中级泥化,绢英岩化、局部有少量硬
本文以相山铀矿田庙山钻孔岩芯的蚀变岩ASD实测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矿物类型、组合及其光谱特征,为总结铀矿化与蚀变矿物分布的空间规律,构建基于遥感光谱特征的铀矿勘查标志奠定了基础.
本文采用近红外蚀变矿物分析技术(PNIRS),选择矿区ZK15101孔进行蚀变矿物分析试验,总结典型矿床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布特征,为整装区找矿预测方法研究及工程验证提供依据.
本文讲述了Hyspex岩芯高光谱测量系统,分析了Hyspex岩芯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总结了岩芯蚀变信息提取,利用Hyspex岩芯高光谱数据对江西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勘查区的钻孔进行了岩芯蚀变矿物填图,并对填图结果进行了编录,通过与地质人员编录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填图准确性的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地质编录无法获取的蚀变矿物种类的精细信息。
地质雷达探测获得了测区剖面200m深度的地质雷达剖面特征,显示测区内冻土层与非冻土层反射波特征有明显差异,表明地质雷达方法探测测区内冻土层分布方法有效,本次实验中使用高频探地雷达对水合物物理模型测量并分析响应特征,总结出了经过数次试验并查阅相关资料后THF水合物的合成是由四周向中间逐渐生成的,属于一个放热过程,实验在常温常压状态下进行,不能达到恒低温,水合物模型表面液化极快;实验室水合物模型规则,
基于铜镍硫化物矿床“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与岩石磁学原理,选择了与冷却速度关系密切的磁参数Q值来研究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的热力学过程.该矿区90个钻孔3682件样品的Q值数据统计表明,侵入岩体与变质岩的Q值差异不大,接触带没有形成明显的高Q值环带,说明其热烘烤不严重,推测岩浆侵入时岩浆温度与变质岩围岩温度差异不大,均处于地下深处.从Q值的空间分布上看,以高Q值异常带所代表的构造薄弱带有二处,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起步较晚,对其AVO特性认识尚显不足,应用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实测速度、密度参数,用完全形式的Zoeppritz方程精确计算反射系数,对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AVO特性进行正演模拟,为今后陆域叠前地震资料AVO分析提供基础。本文通过对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进行AVO正演模拟,初步认为:水合物层的反射振幅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变小。这可以为确定是否有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提供指示。实际中,如果想更
层间氧化带的规模、强度和分带性控制着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的规模和富集程度,这是由该类型铀矿的成矿机理决定的.作者主要通过地质露头调查、钻孔岩心分析和数据统计,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古层间氧化带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含矿层砂体属于低成熟的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类,为成矿有利岩性;建立了层间氧化带各分带宏观和微观识别标志;分析了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特征,确认铀成矿与深部还原性流体及含矿层本身还原
在电磁探测理论中,电导率和磁导率是两种重要的岩石物性参数.在磁性较强的地区进行大地电磁探测工作时,电磁场信号必然受到介质磁性的影响.将磁化率参数引入二维大地电磁正演理论,实现了含磁化率的大地电磁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建立棱柱体模型计算并分析了磁化率参数对大地电磁电场、磁场、视电阻率及相位等参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磁性介质导致电场升高,磁场降低,视电阻率增大,相位复杂变化,且随着磁性物质的增多
介绍了CSAMT法在卫境地区接触交代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对成果资料的综合分析,CSAMT测量成果能够较清楚地反映花岗岩、变质岩及其接触带的空间展布特征,能够在接触交代型铀矿勘查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为类似地质情况进行间接找矿提供参考.研究区内构造形式、构造期次复杂多样,以东西向构造占主导地位,构造形式以断裂为主,主要为燕山期形成的近东西向及北东向断裂构成的构造格架,CSAMT成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