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调节转速控制系统建模与频率特性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lcl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压二次调节双闭环转速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高阶系统,包含很多非线性时变环节,这给理论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准确研究液压二次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借助于MSC.Easy5建立了液压二次调节转速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内部元件非线性特性的影响,较完整地反映了二次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对转速双闭环PID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证明了仿真模型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武器装备仿真训练软件通过对仿真对象的操作界面、内部逻辑的仿真,实现武器装备的操作训练功能。在对大量武器装备仿真训练软件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仿真训练软件的特征分析,提出了仿真训练软件原型的组成要素及相互间关系,并设计与实现了软件原型。实践证明,该软件原型适用于大多数武器装备仿真训练软件的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图形SVG在数字化博物馆中文物的存储和查询的方法。首先根据SVG图形的特点提出使用SVG图形文件表达文物图片生成、合成、存储、复杂结构图形的SVG变换以及在SVG文件中嵌入位图文件以及文本信息的方法,其次研究文物图片的展现方式对SVG文物图片的分类存储和管理,最后提出了SVG文物图片的检索模式。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少存储的信息量,从而减轻数据库的压力,提高了图片的检索效率。
利用系统仿真技术对燃气射流车施放烟幕进行仿真训练,可以有效的解决训练费用高,训练受限制大等问题,对于提高训练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其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技术烟幕数学模型、二维图上作业、三维实体的动态拾取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很好的完成了烟幕的仿真训练。这些技术对于发展其他发烟装备的仿真训练也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虚拟手术仿真系统。该系统可以载入任何由四面体网格构成的虚拟软组织模型。用户使用Phantom Desktop触觉反馈设备可以对模型进行切割、触摸和抓取操作,并且会有触觉感。而模型本身在用户的操作下会变形。系统程序由用户界面模块、图形渲染模块,触觉设备控制模块,碰撞处理模块,切割模块,交互模块(触摸和抓取)和变形计算模块构成。切割模块使用最少单元分裂算法和基于空间一致性的碰撞检测算法
随着分布式虚拟环境中协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主动兴趣管理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QoS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高协作式虚拟环境的可扩展性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传统主动兴趣管理基础上给出了基于Qos的主动兴趣管理框架,包括协议结构、协议配置,以及虚拟接口描述等,并详细阐述了主动路由器的内部模块功能和处理流程,最后合理的分析系统平台。该框架能够适用于协作式虚拟环境下多种QoS要求的系统平台。
农业机器人面向复杂和不确定的作业环境与操作对象,其运动控制和行为决策要求实时性和准确性。采用虚拟建模和仿真技术进行结构设计和行为仿真,以提高物理样机开发成功率的需求。在分析农业采摘机器人行为的基础上,研究了虚拟环境下农业采摘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功能模块,分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对于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问题,结合粗糙集和相似理论进行行为决策,构建了农业采摘机器人的虚拟仿真系统,实现了虚拟环境
分析了联邦开发执行过程(FEDEP)在分布交互仿真系统开发中存在的局限。主要是模型描述一致性不高,概念模型可重用性差,形式化程度低,不利于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中心过程。MCP结合了模型驱动体系架构(MDA)的思想,利用基础对象模型(BOM)、形式化用例模板、动作规约语言(ASL)等技术,提高了设计阶段成果到实际系统之间的转换率和转换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使得开发人员能更关注于分布交互仿真系统
在根系功能-结构机理模型基础上,采用Voxel体元标定了根系生长的土壤空间区域;利用三维空间碰撞检测技术,获取了根个体生长区域的土壤含水量;采用电学阻力模拟法,描述了土壤含水量对根个体生长库强、生长方向的动态校正,从而定量化实现了根系生长向水性的模拟。在设定的土壤空间含水量情景下,利用文献提供的苗期小麦根系生长参数,以可视化的方式模拟了均质土壤条件下根系生长过程的向水性。
在设计卫星星座通信系统位置管理策略时,要综合考虑系统性能要求。为了处理好系统信令开销与处理时延的关系,评估不同位置管理策略对系统切换及网管中心的影响,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位置寻呼尽可能不要超过两步的结论。
在虚拟二维环境中,采用基于坐标变换的路径规划算法和多边形融合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不同外形大小的实体在障碍物之间的路径规划问题,并且运算速度较快。但是在特定情况下,这种算法会产生规划误差。为消除误差,构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运算时间却较长。基于上述原因,提出将基于坐标变换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混合运用于路径规划中,并且针对一个虚拟二维环境进行了仿真试验比较,结果表明了该混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