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剂作填料生产蔬菜系列专用肥的增产效果评价

来源 :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系列大田试验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作填料生产的瓜类、茄类、豆类和叶菜类系列专用肥与施用进口复合肥15-15-15比较,瓜类增产8.3%~16.6%,茄类增产8.4%,豆类增产22.1%,菜心增产8.5%.除菜心外,其余蔬菜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每公顷增收节支达3130.5元~11317.5元.施用蔬菜系列专用肥还具有调节土壤酸度和土壤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水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新主天然植物园分布有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余种,其中国家稀有一类保护植物10余种,大型真菌也十分丰富,经初步调查,发现园内共有大型真菌2纲23目39科98属217种,它们广泛分布于云南松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箭竹林及冷杉-杜鹃林中。本文描述了植物园各大型真菌在各林带下的分布规律性,种群的组成和分布与植被类型、林中小生境、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等相关性。园内主要经济真菌为羊肚菌Morchella
以茯苓菌株876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从40个原生质体再生菌落中,获得在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二者或其中之一与出发菌株876有显著差异的16个原生质体分离株。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与876相比供试原生质体分离株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有副带无主带的A类和有主带无副带的B类。酯酶(EST)同工酶和RAPD图谱与876有显著差异的分离株(主要表现为缺少多
采用摇瓶"深层培养法"和培养皿"平板培养法"对野生桦褐孔菌营养生理条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桦褐孔菌菌株JS-1茵丝生长适宜温度25~30℃,45℃菌丝体死亡;在以葡萄糖为碳源、酪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且最适加量为葡萄糖1.5%,酪蛋白胨1.0%;金属离子Mn和Cu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Fe和Zn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桦褐孔菌最适生长酸碱度为pH6-pH7;在"限氧"
报道分别或同时寄生于一种鳞翅目寄主上的两种虫草,它们是新种连州虫草Cordyceps lianzhouensis和广东新记录种发虫草C.crinalis。基于ITS区序列的分子分析表明两者亲缘关系甚远,这与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特征一致。根据分子系统学分析证明从长有这西种虫草的菌核中分离获得的培养物为连州虫草的无性型。从只长有连州虫草的菌核中扩增到了与连州虫草和发虫草非常接近的两个DNA片段,确证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水、土资源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平衡与否的矛盾影响着干旱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用定量化的数学模型表示二者的互相影响,能描述、解释和预测二者关系并能为制定对策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然后对水土资源相互影响下时空变化的模拟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综述.一方面从蒸散的计算、模拟地下水补给、模拟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影响、模拟土地管理措施影响
以花生和旱作水稻为材料,采用分根方法和N同位素示踪法,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水稻/花生间作复合体的氮素营养优势,间作花生的生物固氮效率,花生体内氮素向水稻的转移.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花生单作、水稻单作、水稻/花生间作3种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和花生间作有产量优势和氮素营养优势,在N O kg hm、N 225 kg hm和N 300 kg hm3个氮素水平下,根系不分隔
利用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白云石和废菌棒,配合适量化肥构成土壤改良剂的不同组合,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组合改良剂对烟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区土壤施用由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白云石、废菌棒和适量化肥构成的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酸碱度、速效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这些改良剂对烟区土壤具有较明显的改土培肥
本文利用OS5-FL叶绿素荧光调制仪研究了春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生育期变化、日变化规律,以及与大豆器官氮含量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春大豆的氮素荧光诊断的时期为盛荚期至鼓粒始期;诊断时间为16点左右;诊断部位为上部成熟叶片.荧光诊断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通过总结涉及全国14个省(市、区)的34个烟草专用复混(合)肥料检验结果,分析了我国烟草专用复混(合)肥料产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烟草专用肥的总体质量状况要好于其它复混肥料产品,产品基本是高、中浓度产品,且高浓度产品占主流;氯离子含量基本符合烟草生产需要;部分生产企业已考虑到硫元素含量和产品中添加微量元素以提高品质.该类产品主要不合格项为水分和硝态氮占总氮百分含量;半数以上产品硝态氮含量与国外
田间试验表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对多种作物特别是经济特产作物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率8.46%~28.5%,并能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主要是促进作物生殖生长,保花保果;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方法为: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旺盛期特别是生殖生长的旺盛期施用,粮食作物施用一次,经济特产作物需2~3次,多为叶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