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ME应用程序图形化开发方法的研究

来源 :2004年全国第五届嵌入式系统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支持J2ME终端的普及以及J2ME应用需求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开发模式和工具已不适合J2ME应用的开发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集需求分析、设计、代码自动生成于一体的图形化开发J2ME应用程序的新方法.该方法定义了完整的图形元素和完善的规则,可以把图形化描述的J2ME应用程序转换成一个有效的扩展有限状态机,并基于状态机理论生成与需求一致的源代码.
其他文献
生物强化过滤是对传统饮用水过滤工艺的强化.研究表明,该工艺以物化作用和生化作用,使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生物强化过滤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认为,生物活性滤池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对氨氮等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尤其对生物稳定性较差的有机物质去除效果明显;滤料介质、空床接触时间、反冲洗水质和反冲洗方式等是设计与运行控制的主要
水源普遍受到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有机物的含量过高,常规给水处理很难将其有效去除.针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污染物的处理,进行天然沸石离子交换去除氨氮和生物滤柱去除氨氮、有机物的生产性试验,发现离子交换工艺在水力停留时间10-12min时单个工作周期的通水量最大,效果最佳;生物滤柱工艺在停留时间10min的工况下运行,全年可达到氨氮去除率50%以上,CODMn去除率24%以上;运行沸石柱再生试验,确定再生的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饮用水预臭氧化工艺中对水中的有机氮有氧化作用,可导致NH4+-N浓度升高.本研究采用两种臭氧投加方法,通过回归分析,获得了NH4+-N浓度与O3投加量的线性关系以及NH4+-N变化的限值,提出AFP的概念.基于实验结果,对两种臭氧投加方法进行了比较.
臭氧在饮用水预氧化工艺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成本较高,而且会生成臭氧化副产物,如AOC,溴酸盐和甲醛.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预氧化技术——臭氧/高锰酸钾复合预氧化.利用深圳大涌水厂原水,通过小试,比较了复合预氧化和预臭氧化控制消毒副产物前质、臭氧化副产物的效果.复合预氧化(0.6mg/L臭氧加0.4高锰酸钾)与预臭氧化(1.5mg/L,)相比结果表明,复合预氧化能够:(1)促进
采用高级氧化技术预氧化处理汉江水,中试试验分别研究了不投加和投加过氧化氢这两种情况下的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PAC和过氧化氢联合投加时预氧化效果最好,而且过滤水经锰砂滤料过滤后,水中残留过氧化氢降到最低,对后续消毒基本上不产生什么影响.
本文研究了高锰酸盐与臭氧单独或复合预氧化对消毒副产物前质(THMFP、HAAFP)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单独预氧化对消毒副产物前质的去除率可以达到20%以上,而臭氧预氧化的去除率却仅有10%左右.而复合氧化比单一氧化更能有效地去除消毒副产物前质,但受投加方式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以两种氧化剂同时投加的效果为最佳.复合氧化的去除机理包括:高锰酸盐与臭氧的协同氧化作用、锰的中间态产物对臭氧
本文针对南方某水库水,利用静态批量实验、动态连续试验以及对实际生产工艺过程的考察,探讨了预臭氧化的效果及其适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臭氧反应量不超过0.5mg/L时,预臭氧化工艺的加入对于2μm以上颗粒物、CODMn UV254、NO2-N等的去除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臭氧反应量超过1.0mg/L时反而造成沉淀水水质恶化;当预臭氧反应量在0.6-1.0mg/L时,三氯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
SOPC是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的一个新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Altera公司新近开发的SOPC解决方案——Nios软核处理器,并详细说明了在自行设计的PCI开发板上用Nios处理器实现MD5算法.
本文介绍了美国德州仪器MSP430F413单片机和TMP100温度传感器的硬件的软件的接口设计,包括怎样连接MSP430F413和TMP100,怎样通过IC总线协议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
本文详细介绍了27M单片射频发射器ET13X221和接收器ET13X210的芯片结构、引脚功能、工作模式和收发工作流程,以及由这两个芯片设计而成的无线收发模块的应用,还介绍了一个使用该收发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