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能力发展的运动员发展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运动训练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国外运动员发展模型的研究动态进行梳理,深入了解运动能力发展理论,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域外经验。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体育参与、运动员发展与培养的模式,对于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分析法。为确保综述的科学质量,在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中对关于Athlete development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理和分析,梳理出前人代表性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支撑。2.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现有运动员发展模型的主要宗旨及核心结构、学科源起和研究方法等,为运动员发展模型的分类提供划分依据。研究结果:运动员发展是运用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进行人才选拔和训练的过程。运动能力发展(Sportdevelopment)是运动员发展的核心内容,运动能力发展可以促使更多的人从事运动、长期坚持运动,并帮助他们提高竞技水平、保持长期稳定的成绩、取得国际舞台上的成功。1.运动员发展和运动参与模型:1)人才发展阶段模型(Stages of TalentDevelopment)。Bloom(1985)采用回顾式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来自音乐和医学领域的集体经验,基于教育心理学角度将人才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启蒙、发展和完善。2)刻意练习模型(DeliberatePractice)。Ericsson等人(1993)基于心理学理论认为专业知识是目标导向下刻意练习10000小时的最终结果。3)运动参与发展模型(Developmental Model of Sports Participation)。C?té(1999;2007)在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范畴内提出了三种由年龄先后顺序组成的不同发展轨迹。4)LTAD模型(Long Term AthleteDevelopment)。Balyi等人(2004)通过文献梳理、观察法和轶事证据,从运动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按照生物学成熟阶段的时间顺序提出了该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该型介绍了运动员发展的六个阶段,即运动基础阶段、运动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专项运动训练阶段、为参赛训练阶段、为获胜训练阶段、退役或终生体育阶段,并提倡使用身体指标来指导运动员适当地参与每一个阶段的训练和比赛。5)感知动作技术的获得与保留寿命模型(Life-span Model of the Acquisition&Retention of Perceptual Motor Expertise)Starkes等(2004)。6)FTEM模型(Foundations,Talent,Elite,Mastery)。Gulbin等人(2013)通过经验观察和理论分析认为运动参与者技能表现分为基础、天赋、精英和精通四个宏观阶段,为更好地理解运动能力的转变,又被进一步分为10个微观阶段。它将一般与特殊的发展阶段结合起来,避免了按时间顺序和训练惯例发展运动能力。2.组织和管理视角下的运动员发展模型:1)体育人才发展环境模型(Athletic Talent DevelopmentEnvironmentmodel)Henriksen等(2010)。2)ARTN模型(Attraction,Retention/TransitionandNurturing)。Sotiriadou(2010)在Green(2005)的基础上,运用个案研究法和观察法对35个体育组织的发展过程进行定性分析认为:运动能力发展环节由吸引、留住/输送、培养等三部分组成,并且是一个动态的周期性过程。3.整体视角下的运动员发展模型:寿命周期模型(Holistic Athletic Career model)。Wylleman and Lavallee(2004)运用个案研究法,辅之以应用运动心理学提出了该模型。它综合了任何运动生涯都会出现的常规变迁和运动员在生活中其他方面所要经历的阶段,描述了运动员在运动、心理、社会心理和学业/职业等四个发展领域的常规变迁。其中运动层面分为入门(6、7岁开始)、发展(12、13岁开始)、精通(18、19岁开始)和中断(28到30岁)四个阶段。研究结论:目前关于运动员发展模型的文献中,依据所涉及的不同层面可将其分为三种。1)运动员发展与运动参与模型:人才发展阶段模型,刻意练习模型,运动参与发展模型,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LTAD),天赋与才能的区别模型(DMGT),知觉运动技能的获得与保留寿命模型,FTEM模型;组织和管理视角下的运动员发展模型:体育人才发展环境模型(ATDE),ARTN模型;整体视角下运动员发展模型:寿命周期模型(HAC)。其中影响较大的有LTAD、FTEM模型,ARTN模型和HAC模型。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处理日常经济业务,已成为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因其特殊的定位,需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更好地融合。文章基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学生认知发展要求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0.引言。企业财务管理一直是关乎企业存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个企业都比较注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1],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使用相应的核算软件完成会计工作[3],降低了人力资源损耗,增加了数据处理效率,因此可以实现财务核算数据化管理,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物流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由相关的会计部门进行管理[4],而会计电算化核算可以科学地进行员工分工配置,增加数据审核等核
期刊
文化创新是承传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主观文化与客观产品的创新融合来阐释侗族传统节庆故事。运用故事节点创新摹写的设计视角,精心设计与思考视觉符号、色彩意向、构图搭配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丝巾图案创新设计。将创新后的侗族节庆视觉图案应用于丝巾设计实践,以此增添产品的民族情感及地域文化附加值,以新的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现代人们的实际生活。传播和弘扬侗族节庆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起
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技术不断革新,网络爬虫成为互联网企业中最普遍的一种数据获取手段。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仅通过彼此之间的Robots协议进行自我约束,企业之间的爬虫行为标准混乱,国内外相关司法判决结果也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应当建立网络爬虫Robots协议默示许可制度,确定数据归属个人和平台共有,从而实现数据保护与利益共享之间的平衡非常必要。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目标,提出以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碳中和目标实现是一个复杂系统科学问题,涉及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等多圈层耦合过程与作用机制,需要跨学科交叉、综合与协同研究。简要梳理碳中和提出的气候变化和温控目标缘起,归纳碳中和实现的碳源、碳汇的多元路径,强调从碳源的需求侧推动可持续城市化对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是成本低、潜力大、更直接有效的方案途径。提出适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显著增多。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要求企业提升财务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向数字化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价值与作用。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提高运算效率,还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阐述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
“碳中和”目标为风景园林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聚焦园林绿地对碳排放的减源和增汇2个主要功能,提出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机理,为风景园林师开展相关实践提供系统、全面、可行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3方面55项:1)在直接减源方面,通过减少园林绿地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实现项目自身的节能减排;2)在增加碳汇方面,围绕园林植物、土壤、水体三大要素,增强园林绿地本身的碳捕获能力;3)在间接减源方面
中国动画曾有过一度辉煌,从1941年的《铁扇公主》至1961年的《大闹天宫》,动画的艺术表现力逐步丰满,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还为世界动画贡献了"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独特的动画类型。这些动画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学派"。但文革时期十多年的零产出及与世隔绝,使中国动画元气大伤。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恢复时期的中国动画已经无法跟上迅速发展的世界动画潮流。尽
期刊
作为中职的基础课程,传统的英语课堂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练习。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职场语言沟通能力,可以将刻意练习的focus(聚焦)、feedback(反馈)、fix it(纠正)三个原则应用到课堂中,结合英语新课标理念,尝试通过创设职业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反馈与纠正提升学生职场语言沟通能力。
1设计背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将促进人们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