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Oz-CuO-CeO2催化剂的表征及CO选择性氧化性能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热法制备添加不同Mn量的铜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选择性氧化CO的性能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Raman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Mn/Cu=1:5时,铜铈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活性位更多,氧缺位的相对浓度最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并拓宽了催化剂的CO高转化率“窗口”。
其他文献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模板法合成的有序介孔C-SiO2复合材料为载体制备非均相钯催化剂Pd/MSC。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N2吸附/脱附吸附等温线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能够保持高
不同的Cuo/ZnO、沉淀剂、沉淀顺序、沉淀PH值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并用微反活性评价装置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用碳酸钠作为沉淀剂,在70℃条件下并流共
在不加任何模板剂和其他添加剂的情况下,在液相中采用水热晶化法、快速沉淀法和升温分解法高效合成了片状、球状和棒状纳米CuO,并以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Ni/CaO-ZrO2纳米复合物催化剂,这一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初期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但反应后期催化活性随着反应进行逐渐下降
用水热合成法在180~200%合成了粒径大小在200~500nm的小晶粒EU-1分子筛,并就晶化时间、模板剂溴化六甲双铵(HMBr2)、分散剂无水乙醇等影响分子筛粒径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
由于世界各国对燃料中硫含量日益严格的限制,燃料油的深度脱硫成为各炼油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实现深度脱硫的关键在于如何脱除传统的加氢脱硫难以去除的噻吩类硫化物。因
应用XRD、UV-Vis、BET及TPR等技术研究了焙烧温度对NiO/γ-Al2O3催化剂上二氧化碳气氛中异丁烷耦合脱氢制备异丁烯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焙烧的催化剂上NiO与载体γ-A
在超高浓度体系中合成出SAPO-5分子筛,采用XRD、SEM、BET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将SAPO-5分子筛制备为催化剂,以汽油馏分的正辛烷为模型反应物,研究了SAPO-5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
以硝酸铝溶液为铝源,加入某些结构导向剂制备氧化铝前躯体,焙烧制得比表面积较高的γ-Al2O3,与NF3反应时表现出了较高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聚乙二醇-2000(PEG-2000)和
CoMo催化剂制备和活化过程中分别加入乙二胺和含碳硫化剂,研究了这些有机物碳化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的碳化对催化剂有不同影响。添加乙二胺不经焙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