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占青岛殖民统治时期德文报纸研究

来源 :中国新闻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527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7年底,德国借口"巨野教案"悍然出兵胶州湾并强占青岛。在其统治青岛的十四年间,殖民统治政府先后创办了三份报纸来展示和宣传德国先进的精神文化以及殖民地建设的显著成效。本文旨在展示德文报刊的生存状况,它们在侵华史上扮演的角色,对青岛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在地方新闻史研究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其他文献
新闻史经典著作是新闻史后续研究的基础。但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出版机构出于不同目的,对这些著作有不同理解,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展现形式,影响研究者对新闻史经典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一书在大陆发行的几个版本的比较,发现其间的变化,进而探讨怎样修订才是对经典著作的发扬光大。
在既有成果已经相当丰富、新闻学界的反省已经大规模启动的当下,对“中国新闻史”这一学科的学术史考察、即对“中国新闻史”研究情况进行研究的“新闻史学史”学科的构建已经摆上日程。新闻史学史伴随历史研究、新闻史研究的不断深化而生,是跨学科的嫁接产品。新闻史学史研究是以新闻界学人、论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新闻史学史的研究本质上是学术史的研究。对新闻史学研究发展历程的把握,必须分辨其发展的基本线索,而这很大程度
文章对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中国共产党报刊发展进行概述,对其报刊形式、结构设计、报刊内容分别进行了分析,对其对抗日战争的宣传作用进行了评价。
本文通过梁羽生报刊生涯的述说,对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进行了探讨,对其小说对报业副刊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梁羽生的生平进行了阐述。
本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俄侨的来历,介绍了早期的俄文报刊以及上海俄文报业的构成,重点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俄文报业繁荣的原因,最后分析了上海俄文报业颓废的原因。
本文概述了毛泽东早年的政治生活,对新闻宣传工作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以及毛泽东如何运用新闻传播武器进行了革命进行了论述。
梁启超是较早一批运用大众媒介掌控话语权的近代报人。他不仅传播信息,同时也生产信息。他的传播活动的受众范围广泛,但并不等于全体国民。从维新变法时期的王公大臣到流亡时期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的阶段,他面对的受众群体是不同的。这不仅是梁启超对受众定位的变化,也是受众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如何影响受众以达到其传播目的上,梁启超将“办报、办学、演说”三种传播模式相结合,互为补充,可以说将它们的传播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军事新闻宣传工作从来都不是脱离社会发展而孤立存在的。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间,随着地方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军事新闻宣传一直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在报道内容和宣传方式上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作为军队内部进行工作指导和政治教育的工具,以及对外宣传的窗口,解放军军事新闻宣传将宣传规律与自身特点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之路。
邵飘萍是民国初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当过通讯员、编辑、特派记者、主笔、社长,办过通讯社、报纸,并从事过新闻教育和研究工作,可以说是民国初期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是用他的鲜血和生命来成就的,正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用他那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追求自由、胸怀祖国和人民的精神,用他那走向刑场的仰天大笑震撼了寰宇,震撼了中国,更震撼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勇者已逝,且让
美国公共关系学者希伯特教授在一部名为《作为战争武器的公共关系》的著作中指出:大众传播是现代战争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对敌我双方而言,公共关系的开展与运用都是战争期间重要的作战武器和实力之一。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和职能。针对公共关系作为战争利器究竟如何走进美军战争历史这一问题,探寻前海湾战争时代的美军战争传播史将有助于答案成形。1775年至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