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法治疗30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 :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xua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炎的存活率。方法:3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95例次,另随机抽取30例重型肝炎仅予内科治疗作对比。两者均予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光甘肽、人血白蛋白等内科综合治疗。结果:3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63.33%(19/30),而对照组仅为30%(9/30)。结论:血浆置换对于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联合普罗布考对老年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浆ox-LDL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各20例,于治疗前后应用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同时检测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单纯针刺治疗及针药结合治疗均能有效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降低血浆ox-LDL含量,针药结合组改善
目的:本院从2001年9月起联合应用膦甲酸钠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病人46例进行治疗。材料与方法:入选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共9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嶙甲酸钠3克静滴每日一次,还原型谷胧甘肤1.2克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每日一次。结果: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能变化情况和HBV-
目的:探讨新鲜分离的成年动物肝细胞(adult animalhepatocytes,AAH)与预培养24h的AAH对人体胆红素代谢活性的差异,为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xtracorporeal bioartificial liversupport system,EBLSS)寻求最佳的肝细胞材料应用方案。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法获得三个月龄的雄性小白鼠肝细胞,设新鲜分离组与预培养组,两组培养液均用含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基础含量与血清型的相关性。方法:对收集的95例抗HCV阳性、HCV RNA≥600 IU/ml的慢性HCV肝炎患者的血清用COBASAMPLICOR MONITOU Test,version 2.0进行HCV RNA定量,用Murex HCV Serotyping 1-6 Assay血清分型试剂进行HCV的血清学分型。进行病毒血清型与血清病毒含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浆氨基酸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30例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进行血浆17种氨基酸测定,并与52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婴儿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较,本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浆甘氨酸、苏氨酸、胍氨酸、蛋氨酸均明显增高,而丝氨酸、牛磺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则明显降低。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浆氨基酸谱有明显改变,对了解肝损害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施行28例:采集、分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和肝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食欲好转者20例(71.4%),腹胀减轻者17例(60.7%),乏力改善者19例(67.9%)。在术后一到四周,大多数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开始恢复,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下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3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总死亡率为41094%,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目的:研究α2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α 2a-干扰素3MU,肌肉注射,每周三次,疗程6个月。停药后随访至12个月。观察患者血清HBVDNA定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动态变化。结果:1.完全应答组治疗1月后,血清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6.49±0.68~3.99±0.91)log10,明显低于部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29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慢性重型肝炎9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30例重肝患者,急性、亚急性重肝20例,慢性重肝10例(其中肝性脑病6例),给予抗炎保肝及支持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
重型肝炎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且感染是肝衰竭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原因,即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医院传染病科8年来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证实有效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加强退黄及支持治疗,积极预防控制严重并发症是提高重型肝炎抢救存活率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