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3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内科疑难病辨治规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3月7日至4月20日,我院中医科参与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43例,在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激素用量、减轻临床常见副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预防SARS特别要注意2个方面:(1)保持人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2)与天地自然相适应,注意"节饮食,慎起居,适寒温"."节饮食",即少吃膏粱厚味之品,避免体内积湿生热;"慎起居",即注意劳逸适度,避免正气耗伤,或使阳气烦劳太甚;"适寒温",即注意气候冷热变化而及时增减衣服,并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寒温适度.每天保持大小便通畅,适量饮用白开水,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其他文献
作者从1996年~2004年间,用自拟抗敏定喘汤加减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20例,疗效满意,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荆芥之荆芥油能明显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等量混合液使豚鼠致喘的潜伏期,并减少发生抽搐的动物数.作者优选西医药理实验中具有抗敏定喘,解除支气管痉挛中药,结合中医辩证施治原则组方,以期达到以中医药为主,借助西药现代药理实验成果,更好地提高中医药在治疗过敏性哮喘症的效果.
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或桂附地黄丸.出自汉·张仲景.仲景全书·,有温补肾阳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而引起的各类诸证,其主要证型有: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自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症.其处方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八味药组成.方中的地黄能滋肾填精,山茱萸养阴涩精,山药补脾固精.泽泻能清泄肾火,并能防止熟地之滋腻作用,牡丹皮
逍遥散出自,由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八味药组成,具有疏肝养血的功效.笔者在临床用此方治疗诸多疑难杂症,屡收奇效.云:"诸筋者,皆属于节",云:"膝为筋之府".云:"肝主身之筋膜",云:"肝主筋".筋即筋膜,为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即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或转侧,主要赖于肝血的滋养.肝的功能正常,肝血充盈,筋得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肝的功能失
降脂乐脉颗粒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制剂,从2001.6~2003.10,我们对本品治疗300例高脂血症的疗效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降脂乐脉颗粒由丹参、山楂、川芎、大黄、泽泻、姜黄、葛根、决明子、首乌、茵陈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泻浊降脂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本处方中药物具有降低血脂水平,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粘度,软化血管,促进组织修复,恢复脏器功能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1、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模式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是一个严密的"证法方药"有序性环环紧扣的临床模式.这一模式是随着时代发展,通过临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不断深化和发展.近30多年来,由于各种理化检测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在辨证论治实践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应用,于是在传统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基础上逐渐将理化检测指标纳入,从而出现了"四诊、理化合参辨证论治"的临床模式.2、四诊理化合参辨证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当今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中西医结合则因"病""证"间的壁垒未见实质性的突破.经我们六年来的边学习、边思考、边请教、边摸索、边总结,十易其方,终初见端貌,现报道如下: 一、对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认识以及对现行治疗的评价 二、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在具体治疗中我们遵循中医辨证施治、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方"与"引","汤"与"丸"相结合的方法,兼顾"整体与个体","共性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免疫介导的一组疾病,肾活检广泛开展对加深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大有助益,但仍存在盲点以及当前的疗效尚不尽人意,为增强疗效、减免毒副作用,现将我们历年来的体会报道如下:一、对肾病现行治疗的评价.二、祖国医学对肾病及现代药物之认识.三、中医药动态结合治疗肾病.总之,以上是我们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借鉴基础研究之成果,权衡中西医治疗肾病之间的利弊进行优势互补的一些尝试,不当之处请指正.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因多种疾病引发的肾损害,其终末表现为尿毒症,是一综合征而非独立疾病.近些年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亦给家庭与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如何控制或延缓其发展速度是当务之急,对有待解决的问题提供我们的看法,望指正. 一、透析与肾移植等治疗的评价 二、对慢性肾功不全的基本认识 三、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之思考总之,上述思考是我们根据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
高血压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气失调""阴阳偏胜",因此"平衡脏腑""调和阴阳"是治疗的总纲.高血压的中医临床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内蕴""气血虚损""虚实夹杂"等证型.近年来我们用中医中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把我们的临床用药体会介绍如下:一、肝阳上亢,重视甘寒药平肝养阴二、阳亢化火,重视苦寒药
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和"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方针.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所以50多年来,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总趋势,为我国卫生工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