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来源 :2018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第十四届破坏科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了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的几何模型;然后,使用ANSYS软件的solid191和solid45单元,建立了复合材料桨叶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Hashin失效准则和完全刚度退化模型,在ANSYS软件中,编写并嵌入了APDL渐进损伤算法程序;最后,利用上述模型和算法,对复合材料桨叶的渐进损伤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获得了桨叶的载荷-位移曲线和渐进失效过程,分析了其破坏机理,为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通过对伤损钢轨的宏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微观分析、金相组织检验、显微维氏硬度检测、化学成分和拉伸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伤损钢轨轨底角由于受到灼伤,使该处存在粗大柱状晶组织,这种组织极易碎裂,在应力作用下由此处产生裂纹并向内部疲劳扩展,随后向另一侧轨底以及轨腰和轨头方向快速扩展,最终发生横向断裂。
双相不锈钢有着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组织,所以既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又有着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所以常被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双相不锈钢含有较高的Cr,而且还含有一定的Mo和N,这些元素增加了惰性膜的稳定性,所以能够很好的对抗腐蚀。压水堆核电站中的一回路主管道是维持和约束冷却剂循环冷却的通道,是系统承压边界的一部分,被称为核电站的“主动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一部件在核电站运行期间不可更换,我
壓力容器管嘴因其幾何形狀之特性,分析上經常使用二維軸對稱假設以計算其承受負載時之應力狀態,此種設定在建模程序上相對容易,分析上對於計算資源的要求亦減少許多,因此二維軸對稱假設經常為進行應力分析時之首選方法。
从构型熵的角度来研究开发新材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如提出的高熵合金、中熵合金、高熵薄膜等,具体有低温高韧性的Cantor合金;相变增韧的高熵合金;轻质铝镁系高熵合金;高熵纳米氮化物薄膜;高熵软磁合金等.一些面心立方的高熵合金表现出了很低的韧脆转变温度(DBTT)和超高的冲击韧性,这些性能的微观或纳米级别机制,更多是和流变结构单元相联系的.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一些性能和构型熵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也
会议
运行中的结构受到循环往复的载荷作用,结构中发生互相干扰的多裂纹扩展现象,如飞机结构中发生的所谓广布疲劳损伤问题,对这类复杂损伤的扩展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用来模拟连续物体断裂的计算方法,大都基于经典连续体力学的偏微分方程(PDEs),所定义的偏微分在空间的偏导数在裂纹尖端或沿裂纹表面不存在,成为这些方法的固有的缺陷,即:一旦物体中出现裂纹,方程中的基本数学架构将不成立。
会议
复合材料的平面断裂力学涉及面很多,尤其是Ⅱ型裂纹断裂问题研究极为重要,建立裂纹尖端奇异应力场是断裂力学的理论基础。利用坐标变换和复变函数方法求解了平面裂纹体受到剪切载荷时的断裂力学边值问题。研究了材料弹性常数对复合材料Ⅱ型裂纹尖端奇异应力场及断裂参数的影响,并推导出包含材料物理性能的裂纹尖端奇异应力表达式。
Carbon fiber,which is made by carbonization and graphitization of polymer precursors,has been widely used recently owing to high specific strength.The precursor of carbon fibers is mostly polyacryloni
本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后的拉伸与压缩性能。首先,对3238A/EW250F纤维增强树脂基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3种冲击能量(35J,44J和50J)的低速冲击试验,测定了冲击点的载荷(和位移)-时间曲线、凹坑深度及损伤面积;然后,进行了冲击后层板的拉伸与压缩试验,测量了拉伸和压缩的载荷-位移曲线及剩余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复
本文建立了直升机复合材料尾段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复合材料失效准则和损伤退化模型,建立了静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渐进损伤算法,并进行了两种静载荷工况下直升机复合材料尾段渐进损伤模拟,分析了尾段结构的失效机理,预测了破坏载荷;研究结果能对直升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制冷剂喷洒冷却方法于激光治疗过程中能有效预防表面热损伤。激光热源于皮肤底下照射时,制冷剂会预先喷洒在皮肤表面进行冷却,表面温度可以在数十毫秒内降温来避免皮肤组织的热损伤。若热源为照射时间较长(10s)的连续波激光时,预先冷却的制冷剂可能失去原本的保护效果,故讨论制冷剂喷洒时温度的时变率与能量分布对于激光疗程在表面热损伤的预防相当重要,以及此种冷却方法应用于单点激光治疗的冷却效果与可行性。本文使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