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归普氏野马行为功能耦合值域的确定及应用

来源 :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ei_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2005年到2008年,对新疆普氏野马繁育与研究中心和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对圈养和放归条件下普氏野马行为生态学研究,经过系统的观测,试图得出普氏野马具有标志性的行为节律量化值及其值域,以此探查圈养和放归普氏野马的生存状态。本研究于春、夏、秋三季测定了放归普氏野马成年雌性个体的摄食行为、站立行为、站息行为、卧休行为、运动行为及其它行为;测定了夏季圈养条件下成年雌性个体摄食行为、站休、站立、卧休、运动及其他,亚成年个体摄食行为、站休、站立、卧休、运动及其他,幼年个体摄食行为、站休、站立、卧休、运动及其他。这些观测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正常行为的野马个体能很好符合本研究确定的标志行为功能耦合值,因而能反映野马的正常生存状态,一些偏离该值域的个体则可认定为行为异常,为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m和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GP5m-M为亲本毒株,CMV-SynORFS-polyA(表达优化后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ORF5基因),CMV-ORF4-polyA(表达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WUH1株ORF4基因)和CMV-ORF5-ORF2m-polyA(融合表达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WUH1的ORF5基因和猪2型圆环
根据GenBank中相关的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RV TK、gB、gE基因的部分片段。对样品中的PRV DNA模板进行了多重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PRV野毒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282bp(TK)、549bp(gB)、829bp(gE).利用这3对引物对市售的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及三基因缺失疫苗SA215株样品DNA进行多次多重PCR扩增,均
为了研究开发快速、敏感、特异的猪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诊断试剂和免疫效果良好的猪JE基因工程疫苗,对2011年分离到的广西猪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FC792株的E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测序获得1500bp的完整FC792株E基因序列,经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FC792株为基因Ⅲ
为了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诊断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做准备,对广西猪JEV FC792株的E基因主要抗原域Ⅰ、Ⅱ基因(Ea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及抗原性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广西猪JEV FC792株Ea基因的克隆重组质粒pMD18-T-Ea及表达重组质粒pET32a-Ea,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表明,JEV FC792株Ea蛋白在Rosetta(DE3)菌中成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方法:根据JEV E基因序列的保守区6个位点设计了4条特异性LAMP引物,以JEV阳性样品RNA为模板进行一步法扩增,并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检测极限为0.5pg;特异性实验证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其他病毒性病原体均无扩增反应。与RT-Nes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的猪流行性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SA14-14-2疫苗株及SA14毒株的E基因组序列,利用在线软件Primer Explorer V3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在1 h~2 h内即可得到结果,被用于多种病毒的检测。该方法成本低,只
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采取所有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对成都动物园13(6雌,7雄)只圈养金钱豹进行观察,记录行为466440次,旨在了解圈养金钱豹的繁殖情况。结果显示:圈养金钱豹一年四季皆可发情,春季较为集中。具有明显的交配模式,平均交配持续天数为4.75±1.26d,交配的高峰期在09:00-10:00,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7.48±1.22s.圈养金钱豹一般胎产2仔。育幼期建立母子
2006年3月至12月,运用目标取样法和瞬时取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成都动物园对健康的16只豚鹿进行日常行为格局观察,发现在圈养条件下,休息行为,取食行为,站立行为,运动行为,其他行为是豚鹿昼间时间格局的主要行为,分别占所有行为的56%,21%,17%,5%,1%。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格局,发现不同的性别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采用Wilcoxon检验分别对温度,湿
目的:对啮齿动物扩散与贮藏栓皮栎坚果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人类干扰程度的影响。方法:2008年9月,在王屋地区选择次生林、灌丛、退耕地,这3种类型的生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在3种生境中各选一样地,在每个样地中设置15个样点,每个样点释放40枚已标记的栓皮栎坚果(共1800枚)。从坚果释放后第二天起检查释放种子的存留、搬运和贮藏情况,调查持续63天。研究期间,在非实验样地进行鼠类的铗捕
食物资源限制是动物面临的主要应激环境之一.以断乳1周的雄性KM小鼠为例,限随食驯化4周,再重喂食驯化4周,以期阐明能量代谢和行为在动物适应短期食物资源变化的生理调节及其作用和意义。指出,KM小鼠应对难以预测的短期食物资源短缺的主要策略是:增加摄食量以增加能量摄入;降低BMR和活动行为以减少能量支出,而非动用身体贮存能量。代谢和行为的生理适应性调节在KM小鼠应对短期能量短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