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猪高热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的探讨与总结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夏季发生、波及全国多个省份的"猪高热病"(农业部公布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毒株所致),给许多农村养殖户和规模猪场造成了重大损失.2006年8月至2007年底,受有关单位邀请,笔者以"猪高热病在规模猪场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为题,在广东河源、湖北宜昌、辽宁丹东、陕西西安、河北石家庄、廊坊、保定、邯郸和唐山及河南省各地,共举办了56场(次)的技术讲座.有关"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国内文献资料多有介绍,本文不再详述,仅将笔者对数十个规模化猪场发生"猪高热病"后所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探讨总结如下,以亡羊补牢.
其他文献
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古典猪瘟,这是为了与非洲猪瘟区别。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只,一年四季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作者曾对许昌及周围几个市几十个猪场进行调查研究,猪场规模从几十头母猪到几百头母猪。本文通过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采取相应的措施。
猪瘟(Hog cholera,HC),又称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以很强的传染性和高致病率为特征,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常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历来是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猪瘟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病原毒力降低,临床上表现为多与其他病原菌发生混合感染,呈
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国际兽疫局(OIE)将之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之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有关CSF的研究也已开展多年,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养猪国家流行的CSF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CSF防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20世纪60年代英国在扑灭CSFV的过程中就证明大部分CS
今年以来,我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猪瘟、猪O型口蹄疫进行全面免疫工作,防疫工作结束后对该两种免疫效果进行抗体监测,目的是掌握我县猪瘟、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质量和抗体保护率,为防疫工作提供科学决策,经过反复大量抗体监测,实验猪瘟抗体效价普遍低,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合格率仅为33%。本文介绍了疫苗方面的问题,阐述了技术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免疫程序不合理的地方,分析了潜在性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影响。
病毒感染通常诱导宿主细胞蛋白质组表达的改变,这种改变决定着感染细胞的结局和病毒的致病进程.为了揭示PK-15细胞对CSFV感染的反应机制,用2-DE对感染和未感染CSFV的PK-15细胞样品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后48 h共有35个蛋白点的表达水平发生了至少1.5倍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变化.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点中,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吸附-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
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感染CSFV后猪基因组转录水平表达差异.对CSF抗体及病毒RNA检测阴性约60日龄长白仔猪颈部肌肉注射104TCID50CSFV石门株血毒,以攻毒前和攻毒后猪自体PBWC作为样品,提取白细胞基因组RNA,用Affymetrix猪全基因芯片分析.与攻毒前样品相比,感染CSFV后1745个基因表达变化超过2倍以上.参考NCBI数据库从这些基因中筛选出24个宿主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并用R
应用阻断ELISA与中和试验两种不同方法对断奶仔猪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检测,在所检的40份样品中85%的结果相符,且15%不相符样品中83%为阻断ELIsA检测的可疑样品,说明两种检测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应用ELISA等技术对全省17个种猪场进行猪瘟抗体监测,共检测631份,其中母猪509份,公猪62份,后备母猪60份,猪瘟弱毒免疫抗体阳性588份,阳性率93.91%,猪瘟强毒免疫抗体40份,阳性率6.34%。及时发现患有猪瘟的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瘟的不显症状猪,对猪群进行治疗或淘汰净化猪群,成为控制和
近2年猪高热病频发,人心惶惶,谈热色变,很多人打了高致病性的蓝耳苗,也没有控制住高热病的流行,甚至有些猪场打后出现了重大损失.因此,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高热病应是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原的侵害下造成猪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霉菌毒素等综合征所致.建议通过综合防制措施予以控制猪的高热病!
2000年以后,随着免疫抑制性病原猪蓝耳病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PCV)的广泛传播,猪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发生很大的变化,猪瘟免疫失败,"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猪高热传染病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并构成了一种背景疾病,本文通过对我国猪传染病发生的历史回顾,探索发病根源,提出猪瘟控制的核心是免疫,蓝耳病的控制要用疫苗免疫,细菌病、气喘病与圆环病毒感染不可忽视,而猪传染病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