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银信号放大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maging)实时适配体筛选方法研究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1 能实时监控和分析在传感芯片表面固定的靶标分子与分析物之间的结合情况,可将芯片表面与靶标分子结合的分析物进行解离-再生回收.将核酸文库流经固定了筛选靶标分子SPR 传感芯片表面,这样能实时观测并记录文库与靶标分子之间的结合情况,而且能够将靶标-适配体复合物与未结合的文库进行分离,然后再将芯片表面与靶标结合的适配体通过仪器再生步骤进行回收2.SPR-SELEX 过程是通过在芯片多个通道表面固定同一种筛选靶标分子,应用该方法进行适配体筛选,能高效得到与靶标结合的适配体.但该方法没有进行负筛过程,SPR-SELEX 筛选出的适配体产物可能出现,在含有与靶标分子来源相同的共存物质存在时,所筛选的适配体无法特异性识别靶标分子,可能引起交叉反应.将正、负筛结合时,能提高所筛选适配体体对靶标的亲和力与特异性.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技术与微流控结合,能实现实时评估筛选文库与靶标分子之间的结合情况,同时进行负筛-正筛步骤,增加所筛选出的适配体对靶标识别的特异性与亲和力.金属纳米材料的局域等离子体(LSPR)能与SPR 芯片表面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SPPs)进行耦合,能够增强SPR 对分析物的检测灵敏度.相比纳米金,纳米银3 具有更强的耦合作用,对于传感信号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纳米银信号放大、实时、高通量的SPR-imaging 核酸适配体筛选方法.通过在正筛通道内固定筛选靶标(乳铁蛋白Lactoferrin),在负筛通道内固定与靶标分子同一来源的三种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酪蛋白)及BSA.将十面体的纳米银表面通过巯基自组装能与文库反向引物杂交的核酸链,将筛选文库与纳米银表面的核酸杂交,进行实时SELEX 操作.使用该方法,进行5 轮筛选后,共筛选出了5 条对乳铁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的核酸适配体.
其他文献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重要的三肽化合物,能够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解毒、促进铁吸收,还具有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及细胞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GSH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保健品等方面,其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因此,检测GSH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于钴的纳米模拟酶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催化活性[1,2].研究表明,纳米材料中不同价态钴离子的比例(Co2+/Co3+)对
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是20 世纪80 年代初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细胞因子.IL-4 主要由Th2 细胞分泌,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也具有分泌IL-4 的功能.IL-4 在免疫反应中是一重要的细胞因子,对B 细胞、T 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均有免疫调节效应,对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Th2 细胞分化
四面体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分子间的空间位阻,因此,基于其作为基底检测小分子物质策略在生物传感,药物治疗及分子诊断方面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丰度低、基质复杂的靶物质其检测的灵敏度有一定的限制。本研究基于均相靶物质的循环利用和相位变化研究策略,具体如下,首先在原样本经过循环放大检测信号的物质,然后滴加到固定有四面体基底的电极表面,孵育反应完全后,洗去多余的物质,最后进行电化学检测。这种利用原样本
开发了基于DVD检测技术诊断平台,实现生物分子的现场分析,如尿液样本中的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定量分析[1]。具体来说,利用免疫三明治检测结构实现hCG特异性检测,hCG特异性抗体上绑定的生物素和纳米金偶联的链霉亲和素结合,之后通过银染实现信号的放大。此技术利用未经改造的传统的计算机光驱实现信号的读取,以及免费的光盘质量分析软件实现数据处理。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同传统的ELISA相比具有可比
会议
调控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粒子尺寸,对其生物分析应用有重要意义1.但聚集是通过多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实现,聚集体粒径分布较宽、尺寸不均,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离研究.基于常压质谱分离过程2-5,常压离子软着陆可以在常压条件下,将不同质荷比的多原子离子经过电场作用后,从空气中沉积在收集板上不同位置而实现分离,并且可以保持待测物原有的物化性质.因而,该方法在弱相互作用离子的分离中具有很大优势.本研究
比色传感器是一种以颜色变化为响应信号,直接用裸眼观察颜色变化就能够达到检测目标物的分析方法.由于该方法不需要借助额外的分析仪器,具有检测信号直观,使用方便,不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就能够直接使用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比色方法主要通过对比单一颜色的深浅变化,对目标物进行定性或者半定量分析检测.然而,该方法存在可视化灵敏度不够,颜色定量准确度差等特点.因此研制一种可针对不同浓度的
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通常由导电基体、固体接触传导层和离子选择性敏感膜三部分组成。其中,固体接触传导层的存在是为了增强离子选择性敏感膜与导电基体界面间离子-电子传导性和疏水性,进而改善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稳定性和重现性[1]。目前已报道的固体接触传导层有导电聚合物、碳基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颗粒等[2,3],这些材料的使用均已明显地提高了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稳定性和重现性。然而,这些固体接触传导
活体分析允许人们以非损的方式观察有机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可为生物、医学等相关的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先进、有效的新方法及新工具.呼出气体检测作为一种了解生理代谢过程和疾病状况的活体分析新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1].然而由于气体样品的高流动性及生物化学过程的动态性,迫切需要发展实时在线的呼出气分析方法以满足现实需要.催化发光(Cataluminescence,CTL)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及稳定性
负离子因其所具有的环保与健康效应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基于负离子的基础研究是关键环节,而关于其独特化学性质的深入探索与发现在基于负离子的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分析与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研究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负离子的开创性研究成为必要的突破口与新领域开发方向。本文对基于空气与氧气气氛中产生的负离子的化学发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明显的发光现象。通过负高压电晕放电能瞬间在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