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路行记之登封禅·武·茶

来源 :茶·文化与产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198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7月31日,换组与田导分组在登封会合.8月1日,来到会善寺拍摄禅茶和武术表演.万里茶路从湖北、河南交界处襄樊、社旗开始,即有对周边地区小的网络分销经营,比如往社旗西边的淅川地区,那里至今也还留有东茶西运的荆紫关码头.各路商队的主流大部队自社旗继续往前,经临汝往洛阳,而其中又有一小部分经登封往开封等地.介绍了登封会善寺的禅茶文化、武术表演等。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根据对成都市部分区域古银杏树的调查,进一步评估分析其生长情况.调查内容主要有三方面:(1)树体外观情况,包括整体长势、叶片大小、叶片颜色、树冠饱满度、枯枝情况、主干完整度、病虫害情况和树体开天窗情况;(2)通过Picus3声波断层扫描仪对主干进行扫描诊断,分析主干内部空洞、腐朽、木质部健康、异常的情况;(3)古树生长环境情况,包括树冠投影内的铺装及堆积物、污染情况、土壤板结情况、排水积水情
以氯盐型融雪剂(R1)和钙盐型融雪剂(R2)溶液处理银杏幼苗后,导致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二者相比,R1比R2效果更明显,且浓度越高生理胁迫效果越明显.融雪剂可降低银杏的生长势,并对其病斑扩散速率影响较大,即融雪剂浓度越高,病斑扩散速率越快,融雪剂加重了病情.
本文主要对云南金莲花进行引种驯化,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工业价值等进行了分析.
本文主要叙述对三个试验区域的银杏树施用浒苔生物有机肥,并划定对照组不施肥留用,经过自然降雨和生长期,采集试验对照组和处理组叶片取样进行鲜重、干重的称重,并通过统计学原理分析浒苔有机肥对叶片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暧,云南省连续三年干旱,造成园林苗木的严重损失.如何抗旱保墒也成了大家目前面临的问题.为了探索出安全、环保、低成本的抗旱保墒技术.本文作者于2016年3月做了一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浇水后锄松表土、覆盖枯枝落叶及覆盖薄膜的地块或植物,保水效果要明显优于不做任何处理的地块或植物;而覆盖枯枝落叶和薄膜的又要优于锄松表土的地块或植物.总体来说本文作者更推荐用覆盖枯枝落叶,因为
2015年冬青岛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低温,园林绿地内的多种植物遭受冻害.春季植物萌芽前对受害园林植物进行了分级,并对受害植株实施了适度的养护办法,为今后园林植物冻害管控提供参考.
陆羽《茶经》"七之事"章列举晋代饮茶人物,其中有"敦煌单道开".因为慧皎《高僧传》载有单道开事迹,所以吴觉农《茶经述评》、陈椽《茶业通史》等,将单道开列为佛教饮茶的代表.近年,茶禅文化研究兴起,有人据佛教文献"编菅为禅室""禅于其中",而视单道开为茶禅修行先驱.单道开究竟是不是佛教徒?他与饮茶有无关系?下面予以辨析:一、单道开不是佛教徒而是道教徒,二他饮的是酒而非茶。
荣西(1141-1215年),又号千光、明庵,俗姓贺阳氏,幼名千寿丸.自幼出家为僧,享年74岁.在中日禅茶文化发展史上,荣西是一位杰出代表.为探究佛学新思想,南宋时荣西曾两度来中国禅院修佛学法、习茶悟道,终于修成正果,成为日本临济宗初祖和"日本茶祖".
茶仙卢仝出生在唐代宗大历十年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卢从愿是唐太宗的罩金瓯宰相,祖籍河北范阳,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卢从愿是卢昶的六世孙,家自河北范阳迁徙到河南临漳.卢从愿在唐代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山南黜陟巡抚使、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吏部侍郎,迁豫州刺史,召为工部侍郎、尚书左丞、中书侍郎、金紫光禄大夫,以工部尚书留守东都,数充校考使、绛州刺史,迁太子宾客、河北宣抚处置使.开元末,还授吏部尚书致
在中国茶界、中国佛教界,尤其是研究茶史与佛教传播史的学者中,往往疑惑于其中一个人物突兀地出现在历史上,这就是被茶界人士普遍认知的"植茶第一人——吴理真".2009年笔者撰《蒙顶植茶人物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一文刊于《茶叶》杂志第4期,指出吴理真不是西汉人,是南宋僧人,其功绩主要是求雨显灵,而不是植茶第一人,蒙顶植茶人物的身份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2011年被宁波竺济法先生鉴阅.尔后,在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