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与地方积极发展的互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普遍认为大学是区域创新的来源,但本文认为并非所有大学都是地方积极发展的"助推器".从大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只有当大学完成了从研究性大学模式向创业型大学模式的转变之后,才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本文首先在创业型大学的框架下分析了大学在为地方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知识、积极知识商业化、构建区域创新平台和嵌入全球创新体系桥梁等方面的职能.然后介绍了我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并对我国大学分布的区域格局分析,并总结大学与地方积极发展的四种关系.并以清华大学为例深入讨论了大学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扩大导致人口流动与分布失衡,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城市,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凸显。农村人口空心化进而带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问题,农村建设主体缺位,农村养老困难,农业生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说,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是传统城市化的必然产物,较之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之"新"在更加注重
本文调查分析了遂宁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四川全省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死亡率、计划生育、劳务输出原因。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资源、对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影响。认为目前遂宁市养老业发展初具规模,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良好,民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兴未艾,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预定目标已经确立,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但养老机构建设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存在
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进程中,要紧紧围绕“活动阵地广覆盖、关爱行动经常化、关爱工作可持续”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定不要让下一代受到伤害,这是我们的责任”的要求,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分析泸州市留守儿童的现状,认为目前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大、分布广、家庭监护类型多
笔者将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发展策略。从四川省城市发展布局和水平看,存在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和对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较弱等问题。四川作为全国第八经济大省,却缺乏除省会城市之外的其它增长极。这种省会一市独大的情况难以带动大省协调发展。目前,全省18个地市分别处于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初期3个不同的工业化阶段。由于现实差距过大,如
林下中药材种植是农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是生态建设、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通过充分利用转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综会效益显著,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攀枝花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的必要性;分析了中药材资源、林地资源、政策支持以及生产成本优势。认为目前存
攀校花市"菜—稻轮作"是指在攀枝花热区冬季和用保护地(设施大棚或小拱棚)种植蔬菜,蔬菜收获后同田种植水稻,水稻成熟收获后再继续种植蔬菜,两者茬口不仅紧密衔接,而且经济效益成倍增加的粮经双丰收的良性循环种植模式。本文介绍了轮作的现状和经济效益;认为目前存在着农产品规模化、区域化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限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尚未形成,科技支撑较弱等问题。提出要多渠道扩大品种优良化,朝规模化、区域化发展;
四川省委做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重大战略部署,宜宾县全面贯彻省委精神,奋力谱写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宜宾县)新篇章,共圆中国梦。近期,本课题组先后到县发改委、城北园区等24个单位部门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听取报告、现场察看等方式,就宜宾县人民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认为宜宾县通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强势推进
当前四川省两化互动发展中,许多城市更多着眼于产业主导,走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之路,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攀枝花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全省都处于前列,因而能够以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来审视城市未来的发展道路。攀枝花市提出了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自然环境承载力制约、生态环境保护、群众生活保障等方面问题和挑战逐渐显现,出行难、居住难、停车
创新网络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主题之一.本文通过考察东菱和德豪润达两家本土家电企业自成立以来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变过程,发现两家企业的创新网络的演变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珠三角本土企业创新网络的演变是全球化和地方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全球化下的"供应商-客商"关系、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区域性的制度安排和环境是影响珠三角本土企业创新网络演变的主要因素.
This research revisits the debate on transportation impacts of spatially decentralized development by measuring the formats and extents of polycentric spatial development in USA metropolitan area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