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三亚第四纪古环境记录及MIS 5古水温重建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fc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岛沿海第四纪地层研究近几十年虽有一些积累,但涉及多次海侵地层的高分辨研究尚十分缺乏,特别是晚更新世下旋回海侵层,无论在年代学控制,还是海侵性质都缺乏深入的研究。而针对MIS 5阶段海侵历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一直以来,华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及粤东沿海地区)的晚更新世海侵研究历史资料中,大多将全新世下伏的晚更新世海侵旋回界定为MIS 3阶段的产物,大多是根据传统14C结果认定的沉积年代。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下旋回海侵层的沉积年代应为MIS 5阶段。为此,本研究针对海南岛铁炉港钻孔,多学科研究了完整的沉积序列。特别是在加速器碳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根据粒度分析,以及长链不饱和烯酮、稳定碳同位素、正构烷烃等地球化学指标,系统探讨了下部海相层的年代归属和古环境特征,认为氧同位素MIS 5阶段海侵过程对三亚地区有深刻影响。该研究对重新认识下部海侵旋回的年代归属,以及深入理解华南沿海第四纪海侵历史及其与南海古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介绍苏州科技学院工程力学实验室在创新实验研究、工程力学开放实验室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的工作。
多项式应力试函数的确定是8节点杂交应力函数有限元法(ATF-8)[1]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在极坐标系下,从Airy应力函数满足的双调和方程出发,求解出了弹性力学各向同性平面问题n阶齐次多项式应力函数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当多项式次数为二次时,其独立多项式应力函数有三个;当多项式次数超过二次时,独立的多项式应力函数仅有四个。
力学是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重要的技术科学。高质量的力学教育在欧美日工程师培养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以日本典型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为例,较为全面介绍日本机械工程专业中力学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体系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介绍。并与中国力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为促进培养更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力学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The ejection process of pure Pb flyer under detonation loading of varied loading rate and amplitude were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piezoelectric pin, special optical probe, Asay foil, DPS and optical s
K9 玻璃是一种典型脆性透明材料,常作为材料动态断裂和失效波产生机制的研究对象.本文采用激光三维内雕技术,在透明K9 玻璃样品内部特定拉伸区域预制一定尺寸的初始内部缺陷,缺陷直径为0.5 mm 和10 mm .然后,采用火炮加载下的平板撞击实验,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阵列多普勒探针测试技术(简称阵列DPS --空间分辨率为127 μ m )和多点DPS 测试技术,开展了内部预制初始微细观缺陷K9 玻
运用LS-DYNA 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小口径穿甲弹外层材料对穿甲效果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弹体外层材料的穿甲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弹体外层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穿甲效果越好。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材料情况下的穿甲效果。为今后穿甲弹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激光驱动等离子体射流无冲击压缩方法为研究材料在快速加载条件下的力学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关于这个"等离子活塞"自身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通过实验描绘出激光驱动等离子体射流及其对材料进行无冲击压缩的整个过程。实验是在神光-II 钕玻璃激光器上进行的,加载激光波长527nm 。通过双精度线VISAR ,对气库膜内烧蚀冲击波的传播和衰减过程进行了实时测量,利用瞬态成像和扫描方式记
对非一维应变冲击波作用下延性金属高纯无氧铜的层裂进行了研究。实验在一级轻气炮上开展,利用小直径飞片撞击大直径样品时的边界稀疏效应实现非一维应变状态。采用多点DPS 测量样品自由面不同位置的速度剖面,对软回收样品的损伤特征进行了金相分析和表征,并对实验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得到的自由面速度剖面及损伤分布特征和实验吻合较好,分析了加载波型和应力状态对损伤分布及局部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波形
牡蛎富集层(牡蛎滩)是指示古海岸线很好的指标.本文在辽河三角洲地区首次发现并报道全新世以来两期次的牡蛎富集层.第一期次牡蛎富集层见于凌海市大凌河西侧南圈河村附近GCZ01孔(高程4.33m)井下14.5m-15.9m处,该层根据颜色及岩性不同可以细分为两亚层:14.5-14.9m岩性以灰黑色粉砂质粘土为主;14.9m15.9m岩性则为灰黄色粉细砂,牡蛎含量约在60%左右,初步鉴定为近江牡蛎和长牡蛎
会议
通过详细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将1855年(发育最盛期)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的划分观点总结为三类:(1)外缘位于废黄河口外近岸、远岸坡折带之间的宽缓平台上(水深范围:-15~-25 m);(2)外缘位于废黄河口外远岸坡折带(水深范围:-25~-45 m)之外;(3)废黄河三角洲由一个近岸/远岸复合楔形沉积体构成,水下三角洲外缘可达-45 m等深线外.在综合分析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域地形地貌、浅部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