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亲属丧失后大学生心理机能中认知变量的作用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kul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丧亲被认为是个体一生中最严重的压力事件之一,绝大部分个体无需专业的帮助而恢复。但有部分个体却不能从中恢复并产生精神健康伤害,主要有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焦虑症,愤怒和遗憾感等(Bonanno&Kaltman,2001)。
其他文献
无关言语效应,是指无关的背景言语显著破坏正在进行的认知任务表现的现象。已有的采用短时记忆任务的研究结果均支持无关言语效应是一种过程干扰,但目前尚无研究证实无关言语对阅读等复杂认知任务的影响是源于相同的加工过程而非视听材料内容上的相似。
近期研究发现,相较于愉悦度评价,"记住死亡想法"更能够促进有关信息的保持,被称为"死亡加工"优势。研究主要从场景抽象性以及感知死亡时距两个方面设计实验,以期揭示"死亡加工"优势的特点。
青少年是自我伤害行为的高发人群,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机制一直是国内外青少年心理病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回顾发现,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个体特征与不良家庭环境。
作为时间特征的一种基本形式,节奏信息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能自发地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对节奏信息的精确知觉对个体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感知到的节奏并非总是与客观一致。
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协调有效的行为需要我们能够感知并且评估环境中的客体所提供的可能的动作信息.Gibson(1979)认为,我们对外部环境的所见并不总是被动地感知客体,而是会直接觉察到操作客体所需要的动作,即客体的知觉属性会提供给我们许多潜在的与之交互的动作信息.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对危险作出快速反应,但在一些心理失调情况下产生的恐惧体验却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因此对恐惧进行消退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容易对一个本身带有恐惧信息的刺激习得恐惧,这些刺激在生物学上和恐惧相关,加工这些刺激不仅大脑视觉区活动增加,同时情绪加工脑区的活动也会增加,我们称之为恐惧关联特征。
视觉场景中多物体能够自动形成统计概要表征,而且平均表征能够作为一种稳定的背景性整体表征促进局部的物体知觉。本研究通过两个变异性比较任务来考察这种平均表征稳定性如何影响另一种整体表征(变异性知觉)。
人们能够非常快速地提取自然场景中的主要信息,如场景的基本类别、场景中是否存在动物等。针对这一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视觉系统只需通过刺激驱动的前馈传递就足够完成快速场景识别,而有的研究者则认为经验和预期等反馈信息也会影响快速场景识别过程。
自我参照加工是指当信息与自我概念有关时,个体会进行快速的加工和更好的记忆。奖赏是个体对能产生积极价值的物体、行为表现或者心理状态的认可,可以分为初级奖赏(例如食物、性等)和次级奖赏(例如金钱、愉快的接触、美好的事物等)。
记忆再巩固理论认为记忆的巩固需经过多次反复过程,即使已经稳固的记忆,被提取激活后,会暂时重返不稳定状态,需经过一个新的巩固阶段才能返回到原稳定状态,在此阶段需要新的蛋白质合成。提取消退范式是基于记忆再巩固理论,通过单独呈现提取试次,激活原有的记忆,在再巩固时间窗内进行消退的行为训练来改写或擦除原有的情绪记忆,从而阻断恐惧或焦虑的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