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类模药APAP在家蚕体内的代谢途径研究

来源 :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退烧镇痛类药物,是临床和医学基础研究肝损伤模型和酰胺类药物毒理研究的模式药物.本实验旨在研究APAP在家蚕体内的代谢及组织损伤情况,探索利用动物家蚕在临床药物开发和毒理学研究进行替代的可能性.文章首先调查并确定了APAP在家蚕使用的剂量换算方法,HPLC方法系统调查APAP在家蚕体内的多个组织中的代谢速率及产物含量变化,研究了APAP暴露后组织中UGTs酶基因表达特征及酶活变化,探讨了高浓度APAP对家蚕组织的损伤及与ROS发生的关系.
其他文献
糖基化作用在抑制和排除生物体多种内生和外源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参与了这一过程.UGTs家族的BmUGT10286(UGT86)是家蚕绿茧色形成过程的关键酶.本文克隆了Ugt86基因,体外真核表达了UGT86重组蛋白,研究了UGT86蛋白质的功能和遗传进化.mRNA和蛋白质水平都证实,Ugt86基因不仅在消化管和丝腺等茧色素吸收和储存组织表达,而且在
家蚕30K蛋白质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本文首次研究了丝腺退化过程中30K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5龄3d丝蛋白开始大量合成时,30K家族的30Kc19蛋白水平极低,但至预蛹期和1d蛹时,30Kc19合成显著增加,丝腺细胞中出现了大量30Kc19蛋白.丝腺退化过程中,30K编码基因30Kc6,30Kc12,30Kc19和30Kc23的转录本水平显著上调,同时30Kc19的蛋白合成显著增加.值得
植源性伞形花内酯类物质具有细胞水平的肿瘤抑制作用.本文利用无脊椎实验动物家蚕,研究了其模药4-甲基伞形花内酯(4-MU)对消化管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获得了4-MU参与肠道抗性生理调节的证据.5龄第3天幼虫经口暴露4mM 4-MU,诱导了DT中产生大量H2O2等ROS,同时T-AOC和抗氧化物质ASAFR与GSH的含量显著增加.H2O2则诱发了组织抗氧化防御体系水平升高,CAT和GPx活
金属羧肽酶(mCPs)是家蚕等昆虫消化管中参与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关键酶.本文利用构建的家蚕消化管SAGE表达文库的特异性表达标签Tag(AAATAAAAACTCTATTC),发掘到家蚕EST序列BY926338,进一步克隆了一条消化管特异表达的金属羧肽酶基因(mCpA),调查了饥饿和饲料蛋白含量,高温和昆虫激素处理,以及mCp基因敲降,对mCp基因表达的影响,鉴定了解克隆的mCp基因及蛋白质产物
桂蚕H9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特殊用途家蚕新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中,结茧率为97.29%,虫蛹率为95.99%,一茧丝长为849.51m,解舒率为74.09%,净度为91.84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单张产茧量为31.47kg,一茧丝长为712.0m,解舒率为68.06%,净度为92.26分.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方面两者相仿,产量、一茧丝长、净
家蚕夏秋用品种皖广三号是将家蚕暗化型(mln)基因导入现行实用品种,育成日系强健型灰黑蛾品种,与常规中系强健型白蛾品种组配成的四元杂交组合.繁育中利用对交品种的蛾色差异,可把杂交率提高到99%以上.2011-2012 年参加广东、镇江、四川和安徽四点实验室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眠起齐,耐粗食,茧丝长1050.8m,解舒率84.29%,解舒丝长885.0m,茧丝纤度2.937dtex,
蚕种质量是衡量一个制种单位制种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近年来,不受精卵多的问题仍制约着很多蚕种场蚕种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本实验对两对蚕品种的不良蛹的健康蛾率、产卵量和良卵率作试验调查,验证了不良蛹(小个蛹和畸形蛹)的良蛾率、产卵量和良卵率都小于正常蛹,健康性差,良卵效益不如正常蛹且以小个蛹更为突出.
石蚕蛾[caddisfly(hesperophylax occidentalis)]属毛翅目沼石蛾科昆虫,会吐丝将溪流水中的石块和枯枝等黏结成巢.将石蚕蛾的家蚕丝蛋白同源基因Hpgs,受家蚕丝蛋白重链启动子调控之下,整合于piggyBac转座子,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构建了转基因家蚕品系TBHL.RT-PCR检测克隆piggyBac插入位点,证实未引起基因插入突变.TBHL出现吐丝显著减少或裸蛹,丝腺
白裤瑶的桑蚕丝生产是瑶族同胞世代的日常生产活动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查对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白裤瑶的桑蚕丝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白裤瑶的桑蚕生产是独立于现代桑蚕生产之外的有鲜明瑶族特色的桑蚕体系;调研中还发现瑶族桑蚕繁育、饲养、保存等过程与现代桑蚕生产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白裤瑶蚕丝生产是蚕丝文明文化发展保存在现代的活化石.
卵内亲源因子对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亲代逆境环境对子代卵受精有显著影响,但目前还没有关于逆境环境通过亲源转录本等因子调控受精期间卵内生化代谢,进而影响受精的报道.本文利用了家蚕卵体内授精、体外受精的特点,研究了亲代逆境环境通过亲源因子对多卵黄动物受精过程有重要作用的能量代谢的调控影响.结果显示,6-9d龄的卵母细胞旺盛成熟期雌蛹接触32°C和恒明的逆境环境,受精率出现显著下降,但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