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液态钴热物理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液态钴的密度、比热和自扩散系数进行了研究.分子间作用采用嵌入原子模型(EAM)进行描述.研究发现,钴的密度和自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分别为ρ=7.47-7.6×10<-4>(T-1766)gcm<-3>和D=63.9678exp(-40843.03/RT)m<2>/s,而比热在模拟的温度区间内几乎保持为定值32.509±0.194J/mol/K.对比表明,模拟的比热、密度和自扩散系数与熔点以上实验值或经验公式的预测值吻合较好.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三维吸收、发射、各向同性散射参与性介质内的辐射传递问题,分别对常物性和变物性介质进行了计算,并与蒙特卡洛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较好,说明本文所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同时结果表明当物性随空间位置变化时,采用平均常物性近似误差较大.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辐射传递问题开拓了辐射换热计算的新思路.
本文利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圆柱形参与性介质内的辐射传递过程,计算了温度仅沿轴向变化和同时沿轴向和径向变化的吸收、发射、各向异性散射介质的边界热流分布,并研究了分区计算的可行性.将各子区域的边界面假想为黑体面,其温度分别采用当地温度和逐段计算等效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分区计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本文对具有电介质核平板多孔介质微波冷冻干燥的耦合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采用变时间步长的有限体积法.计算结果表明,在有电介质核的多孔介质内部存在着两个升华界面;同无电介质核相比,合理选用电介质核可极大提高干燥速率;在初始饱和度较低时(S=0.2),有电介质核情况下所需的干燥时间同无核时相比大大缩短,即此时电介质核对加速干燥仍起着重要作用.此模拟结果对实际冻干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要探讨、分析了多环芳烃(PAHs)与土壤颗粒吸附的机理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对水蒸汽剥离法处理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脱附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净化后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的理论解,获得了多环芳烃的脱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Peclet数Pe,传质参数β、反应器内停留时间γ等对脱附效果的影响.
本文推导了多相分形介质的分形维度数的分析表达式.发现相分形维数随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气-固-液三相多孔介质,发现湿润相的分形维数在饱和度大于0.1时才有意义,对于非湿润相,其分形维数在饱和度小于0.9时才有意义.模型预测值与计盒法测量结果相吻合.
生成四边形网格的方法按照单元生成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生成的网格质量高,不规则节点少,能生成全四边形网格,但在网格生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交叉检验和局部光滑(如paving方法),网格生成速度较慢.相对而言,间接法的操作都是局部的,且不必进行交叉检测,因而网格生成的速度快.间接法包括插入节点法和合并三角形法.前者能生成全四边形网格,但引入大量不规则节点,单元质量不高.为此,文献[4]
采用不同结构的多糖类保鲜材料涂膜保鲜荔枝,研究了贮藏过程中多糖类保鲜材料对荔枝生物热传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荔枝果皮、果肉温度的变化,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先是下降,然后出现温度变化的平台,再缓慢上升.当温度上升时,表明荔枝已经变质.用多糖类材料保鲜的荔枝在其生命期内其果皮温度始终低于环境温度.多糖材料的处理有助于生物热的传递,生物热越是往外传递多糖材料的保鲜作用越明显.
本文通过引入"线张力"的概念,分别用力学和热力学的方法导出固体表面上液滴平衡时接触角应满足的条件,并得到了液滴系统自由能随接触角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由液滴形变作用引起的线张力变化是影响接触角测量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啤酒的巴氏灭菌过程作为由十一个换热区段组成的一个换热器网络进行传热分析,针对网络连接特征将过程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四个加热冷却循环和三个加热循环.对于不同循环分别建立了传热分析数学模型,并将区段间联系作为约束条件对循环进行了编程求解.计算结果反映了灭菌过程啤酒的温度变化状况;将其与实测生产过程数据相比较,两者吻合.说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正确,可作为调节和控制生产过程的科学依据.
本文介绍了某通信卫星仪器的热设计方法,并且对其进行热分析,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热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对星上仪器进行适当的内部热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合理的热分析亦有益于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