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量离心压缩机级内流动的数值研究

来源 :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aijiu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数值研究了流量系数φ=0.01028、b2/D2=0.027和β2A=16°的小流量离心压缩机基本级的性能和内部流动情况.在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条件下,获得级内各流道内的气流流动规律,特别注重研究了叶轮和无叶扩压器耦合的内部流动和叶轮流道内部二次流的发展,分析了叶轮内部流场特征的形成原因.计算结果表明该压缩机叶轮的二次流随着沿流向发展逐渐减弱,二次流对叶轮出口通流速度和出口气流角影响很大.数值研究表明该叶轮设计合理.为进一步对该基本级优化及改进研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绕Clark-Y型水翼的游离型初生空化和附着片状空化的形态与流场特性.数值计算采用了基于N-S方程的空化计算,空化模型采用了基于动力学的界面空化模型(IDCM),为了讨论空化模型和紊流模型的相互作用,紊流模型分别采用了Launder和Spalding的k-ε湍流模型(LSM模型)和带滤波器的k-ε湍流模型(FBM模型).实验分别采用高速录像观察了初生空化和片状空化
采用高速全流场显示技术和DPIV对超空化水翼近壁处的空化形态和运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DPIV能够有效测量空化流场;超空化水翼所生成的四个空化流动阶段形态和速度变化各异.从初生空化、片状空化和云状空化,发展到超空化阶段,空化区域呈明显增大趋势,空穴团由一串串气泡,演变成了一个大气泡,具有明显的脱落周期和轨迹.随空化数降低,在空化生成和脱落时速度梯度较大,存在漩涡运动,漩涡面积不断增大.
通过在室内对螺旋轴流式多相泵高速试验,测定了转速、流量、含气率等操作参数对螺旋轴流式多相泵输送性能的影响.在进一步对泵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冷却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将此试验泵安装在油田现场,成功地进行了该泵的增压运转试验,为进一步的工业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应用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方法,对采用了新型三维导叶的混流式模型水轮机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中,采用了全三维全流道的湍流计算方法,基于RNG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数值方法,从蜗壳进口到尾水管出口,包含所有流道在内的整体一次完成计算,得到了通流部件的压力脉动,分析了不同导叶形式对水轮机流动的影响.通过与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模型水轮机的压力脉动情况.结果显示,空间导叶对于降低水轮机压力脉动幅值有明显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金融街地下交通工程送风系统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各分系统流场的均匀特性、各通风管道内部流场细节,并分析了各通风分系统可靠性.结果表明:除个别风口外,各风口的风速基本均匀;但在风道内,由于风道面积的突然变化和风道方向的较大改变,形成了明显的低速区或旋涡区,从而引起了较大的局部损失.风机的风压可满足正常通风要求,但往往所选风机风压选取偏大;在3S分系统中风机的风压不
管内燃气常因各种因素呈瞬态流动,目前存在两种瞬态流动模型:等温与非等温.通过建立非等温瞬态流动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合实际工程,得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间的最大偏差为2.7﹪.对等温与非等温两种瞬态流动进行比较,发现输气温度较高时,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管道流量越大,偏差将越大.燃气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压力变化趋势相同,而与流量变化趋势相反.燃气作非等温瞬态流动时,即
利用商业计算流体软件NUMECA,采用Spalart-Allmaras紊流模型求解三维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组,对某带无叶扩压器的离心压缩机进行了单流道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流量下离心压缩机内部的速度场、压力场等三维流场分布.通过对计算结果的观察和对比,研究了离心压缩机流道及无叶扩压器内的复杂流动.特别是在较小的流量下,研究了流道内叶顶泄漏流动的发展变化及无叶扩压器内的流动分离等不
给出了耗散流体粒子运动的控制方程组、边界条件、数值方法等.使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编程计算了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运动,观察到颗粒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且颗粒质量越小,所受重力越小,颗粒运动所表现出的随机性越强烈.从而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
基于三维瞬态Navier-Stokes方程,分别采用大涡模拟模型、标准k-ε模型和Realizablek-ε模型,对模型水轮机全流道内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进行模拟,对导水机构及尾水管内的湍流压力脉动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对湍流脉动的主体进行直接模拟,对强旋流有很好的适应性,能够准确预测水轮机全流道内的压力脉动;Realizablek-ε模型考虑了流体微团转动的影响,可定
本文对无网格法的一种--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表面张力和气液两相流等若干粒子作用模型,编程实现了二维情况下水中气泡自由上升运动的数值模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比较,模拟结果显示了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在模拟自由表面和气液两相流等涉及到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