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深蓝有机主体/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

来源 :2019(第十六届)中国化学会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s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LED,即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视角宽、发光效率高、轻而薄、可柔性折叠等优点,被誉为最具前景的“梦幻显示器”;作为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已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他文献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是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于2001年提出的一个科学概念,是指一类在溶液状态不发光的分子在聚集后或制备成薄膜后发光显著增强的现象。在大量实验验证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内运动(包含旋转和振动)受限(Restriction ofintramolecular motion,RIM)的AIE机理。
会议
近年来,以室温磷光和热活化延迟荧光为代表的分子基余辉材料因其结构可调,发光颜色丰富,易于加工,利于实现柔性化等特点,吸引了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我们将介绍近期基于无机有机杂化方法实现室温磷光增强的一些具体例子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是化学生物研究的热门领域[1-2]本工作设计了合成了一系列绿色荧光单元修饰多功能大环多胺衍生物,详细表征了其结构,对其光学波谱性质,与DNA相互作用,细胞毒性,跨膜,基因定性定量转染性能等性质做了深入研究,发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转染性能,最高可达商业化试剂Lipo2000的10倍以上;同时发现这一类化合物可以很好的利用单光子和双光子荧光示踪细胞基因转染的过程,为开发生物相容
基于有机及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薄膜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16%,达到了实际应用的基本要求。相比于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器件的稳定性能还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由于有机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采用纳米有机薄膜结构,器件性能衰减过程的因素多样,衰减机制复杂。
Photocatalysis reactions rely on photo-induced single-electron transfer(SET)and inter-molecular energy transfer to drive the unique photochemical reactions,producing the open shell intermediates and a
会议
会议
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是解决能源紧缺、降低环境污染的理想途径之一。物质受光激发到达激发态是实现这些重要转化过程的必经之路。作者针对激发态动力学演变过程中不同衰减途径之间的竞争问题,提出“原子介导”和“界面介导”策略,对光功能材料激发态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精准调控,实现了高效率的固态发光和光化学能转换。
被称为智能驱动器或人造肌肉的智能材料,对外界刺激作出响应并能改变自身形状和大小,近年来广受关注。其中,聚合物材料以其制造成本低、易加工等优势在智能材料研发领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我们报道合成了一种双交联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共价连接光致变色分子六芳基联咪唑(HABI)交联剂和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