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腹痛一例

来源 :2008年全国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安全与药学监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麦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是红参和麦冬,具有安神益智、生津养阴之功效,临床上极少有过敏和不良反应的报道。本文分析了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腹痛的原因及特点,并就其治疗措施进行浅谈。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安全合理用药,在药品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实施规范达标认证工作,为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推行了临床药师制,使安全合理用药工作得到快速的提高和发展。本文介绍了药品服用方法不正确、药物配伍不合理等比较普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了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并就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进行论述,以降低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为了儿科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准确的给药剂量是儿科治疗中重要的一环。临床医生在设计患者的用药方案时,常常综合病情、年龄、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将剂量折算得非常准确,有时所用的单剂量不一定就是药品最小规格剂量的整数倍,于是药品最小规格剂量再分零使用在儿科中就成了必然。本文介绍了某院门诊儿科处方分零使用的现状,分析了最小规格剂量单位再分零使用在儿科口服用药占高比例的原因。
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医院痛症治疗水平和麻醉药品的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2005~2007年某院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应用,结果显示该院麻醉药品用量及消耗金额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住院病房手术科室手术量逐年增加,进而直接导致麻醉药品的用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治疗方案和更加有效的新药的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本文分析了某院182例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应加强对ADR的检测,不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不但有助于药物的合理应用,更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节约医药资源。
麻醉性镇痛药是一类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临床常用于各种剧烈疼痛、晚期癌痛及手术辅助麻醉,因其作用的特殊性而被列入特殊管理药品,需加强管制。本文介绍了某院病区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情况,并提出应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建议。
微球与微囊是现代应用药物制剂的新技术而研制出的新剂型,它具有靶向性、缓解、控释作用,以及可栓塞肿瘤血管等作用特点。本文介绍了微球与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就微球与微囊的质量进行评价。
中西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能使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强;如果科学合理地配伍应用则能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副反应;合理使用西药尤其是抗生素,辩证使用中药或中成药,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常见中西药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简述,并对中西药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作出了简要分析。
据统计高血压病是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的首位死因,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少靶器官的损害。但是降血压药物同样也有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有低血压、代谢异常、水肿、过敏反应等,还有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比较容易被忽视,包括心脏抑制、血钾异常、性功能障碍和肾脏损害等。本文介绍了降压药物导致的心脏抑制、代谢异常、肾脏损害等潜在的不良反应,并针对这些反应提出预防措施。
近年来,先后收治了3例因原因不明的低血糖性昏迷病人,被延误治疗3-4小时不等,对病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及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就3例延误诊治的“不明原因”低血糖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介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EBV)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可在病毒流行之时发病。病人年龄多为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也有发病。是自限性疾病,可出现脾破裂急性期注意卧床、营养、支持治疗。本文分析了1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就其诊断治疗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