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沿运灌区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

来源 :首届中国原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dan718121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田野调查和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针对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上的首个大型灌区——沿运灌区,分别就灌区资产状况、灌区用水效率、灌区水价及水费收人情况、用水户水费支付意愿以及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灌区存在实际灌溉面积小于设计灌溉面积、管理机构臃肿、末级渠系维护不到位、计量设施缺乏和水价偏低等问题。从管养分离、合理定价、加强培训和实行用水户参与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其他文献
四明湖水库、陆埠水库和粱辉水库主要饮用水源水库现状水体水质主要存在总氮、总磷含量偏高的问题.通过水质趋势分析,发现这3座水库呈富营养化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水质变化趋势,采取生物及生态技术进行污染治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对四明湖水库生态养殖有关生物技术和陆埠水库人工湿地、梁辉水库人工浮岛等有关生态技术进行了探讨.
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比研究了2000-2009年沿江闸门调度对太湖流域水资源量的作用.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沿江闸门调度对太湖流域水资源量起到了一定的补偿作用,平均每年补充水量29.5亿m3,约占流域水资源总量的18%,起到了较大作用.尤其是枯水年,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如果自然非控制状况下,平均每年仅能补充水量3.2亿m3.引江济太工程2002年以来也逐步显示出对太湖流域水资源量的补充作用.沿
在明确国内外水生态系统管理方向的基础上,明确了水生态系统管理目标需遵循的生态学、协调发展、尊重历史和动态性4大原则;分析了以单目标和综合目标确定水生态系统管理目标的方法;提出了以整体的系统性、自我修复性、不确定性和区域差异性确定我国水生态系统管理目标的建议.
建立了浙江南部某海湾的二维水流一波浪一泥沙一传质综合数学模型,进行了生态围垦堤线布置的数值模拟,从流态分布、海床冲淤、示踪物质输运方面模拟工程周边非生物环境物质基础的变化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数学模型可模拟不同堤线布置对工程区域周边的水流、泥沙、物质输运等非生物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合适的围垦堤线可以降低工程对周边水体环境的生态影响.
太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制度保障,这些均离不开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太湖流域具有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其特点是吸取水之精华,兼容并蓄。太湖流域综合管理的创新发展也是将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因此,太湖流域之水,不仅是自然水,经济水,也是文化水;借助文化的力量,将提升流域综合管理的影响力,促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注治水工作的基础上,在重视继续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民生水利。他多次强调“使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领导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三大问题。他要求建设节水型和节约型社会,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原水”一般指原始形态,清洁而未受污染的水。历史的典籍和生活的现实给“原水”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绘制出美好的愿景。虽而现实的情况给“原水”带来了许多困惑,因而,“原水”发出了时代的呼唤。包括要让人民喝上清洁健康的水,要发展民生水利,要改善水生态与水环境等。
综合应用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基础,采取现代自然科学“三大支柱”基本方法,分析人类社会3000余年来“中国农业革命”的利弊;重释以《道德经》为主线的中华国学精粹思想,是以“抛砖引玉”之浅见,引发大师共同研讨创立国学新说之“百花竟放”热潮,为实现“回溯源头,传承命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做些尝试。
随着我国水运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暴露出水运工程建设期与运营期内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水域污染严重,大量生物濒临死亡,生态系统逐渐丧失其原有功能等后果。具体分析水运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内对水域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针对性提出水运工程相关的生态保护对策,是实现水运事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前提。
通过列举邯郸市生态水网和山西省千里汾河清水复流两个生态修复工程的典型范例,论证了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论是在一个市属还是省属行政区内,针对一个区域或者是一条河流,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工程、管理和生物措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后,对于河流生态修复的收效是显著的。从而说明在海河流域南系平原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