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冷凉高地-昭通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 :2008年全国苹果科研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昭通苹果生产历史与现状;阐述了昭通苹果生产优势特点-生态环境特点、品质特点、早熟特点;分析了昭通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昭通市苹果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其他文献
因地制宜的引进、筛选和利用苹果矮化砧木,是今后我省乃至我国苹果栽培发展的重中之重。2002年以来,SH系砧苹果矮化栽培在我省发展势头渐猛,已逐步取代M26。针对我省苹果矮化栽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发展苹果矮化栽培缺乏正确的认识;小片的、分散的家庭型种植与苹果产业化之间的矛盾;缺乏抗性强的矮化苹果砧木品种等,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以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品种‘富士和‘嘎啦为试材,分离了苹果DNA甲基转移酶MET1(methyltransferase)和DRM2(domains rearranged methyltransferase)基因片段,片段长度分别为443和323bp。并设计特异引物,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寒富苹果二倍体植株和秋水仙碱诱导的四倍体植株中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进
以山定子xM9杂交群体314株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根皮率、枝皮率、枝条电阻值、木质部导管密度、叶片气孔密度等方法在矮化性预选上的应用,枝皮率、根皮率操作方便,应用于整体样本,淘汰总量的40%~50%,电阻值测定淘汰20%~30%,导管密度、气孔密度测定筛选至总量的5%~10%,使用电解质渗出率测定的方法鉴定抗寒性,最终保留总量的2%~3%的实生苗用于砧穗组合试验,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筛选效率。
分别以筛选出的2个抗病、感病苹果品种及其组成的6个抗病组合的杂交后代为材料,通过3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及其杂交单株间的抗轮纹病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同父本组合、同母本组合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止反交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初步筛选了抗病杂种株系700多份,后代对轮纹病抗性较强组合1个。
以在选育出抗苹果轮纹病砧木YG为试材,研究了YG作高干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植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苹果轮纹病发病率和植株叶片抗氧化酶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和YG杂交后代植株轮纹病菌的抗性分离规律。结果表明:YG作中间砧能明显减少枝干和果实轮纹病的发病率,且对富士叶片形态指标、果实品质和根皮率等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对枝条髓部直径和木质部厚度有显著影响;同时,YG中间砧能显著提高富士品种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加
试验以“绿帅”、“美国8号”、“太平洋嘎拉”、“皇家嘎拉”为试材,研究了纺锤形条件下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绿帅”成熟早,果个较大、风味甜,丰产稳产性好,可在物候期早,上色困难地区适当发展。“美国8号”果个大,风味浓,着色容易,果面鲜亮,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品种。“太平洋嘎啦”综合性状优于“皇家嘎拉”,风味、耐贮性均优于其他品种,着色良好,果肉硬脆,仍可作为中早熟苹果的主推品种。
以‘泰山晚霞及‘国光苹果为试材,测定了二者的部分果实品质、花青苷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并研究了套袋对‘泰山晚霞果实品质和花青苷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泰山晚霞的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发育期、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等品质性状与‘国光无显著差异,但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等显著高于‘国光,尤其是成熟期果皮花青苷含量为132.70U·g-1FW,而国光仅为49.40U·g-1FW,差异极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bed.)Roem.)可能是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的祖先,属珍稀的第三纪孑遗物种,不但变异丰富,而且环境适应能力强,是栽培苹果品种改良的优异资源,且有园林应用价值.本文对新疆野苹果的发生、分类学地位、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生存现状及核心种质构建与新疆野苹果的保护保存等作一综述,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这一珍贵资源的科学保
本研究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等地苹果生产现状和果树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调研,就四川省果树产区的生态条件和苹果生产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为了提高苹果育种技术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状况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总结国内外苹果育种研究进程,结合作者的育种实践,本着“少组合、大群体”的苹果杂交育种技术思路,从亲本选择及组合选配、杂交后代早期选择、促进提早结果技术、杂交优系复选、决选指标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如何建立苹果高效育种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